2014年01月10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广西数位老人定居河边洞穴不愿回家(图)

  1号洞穴以及主人黄上差

广西数位老人定居河边洞穴不愿回家(图)

  2号洞穴主人覃元洪遗留的铺盖卷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在广西来宾市人民公园附近的红水河边,有几座天然形成的洞穴,里面住着来自广西各地的流浪老人,平时以拾荒为生。该帖发布后,引起众多网友关注,来宾市民政局紧急行动,对这些蜗居在洞穴中的流浪老人进行走访甄别。然而令救助站颇感无奈的是,这些流浪老人除了1人在救助站的帮助下回家之外,其他3人均以种种理由拒绝回家。这些老人为什么宁肯住在寒冷的岩洞中,也不肯回原籍与亲人团聚?对此疑问,记者专程奔赴来宾进行调查。

  另类居所:

  有两处洞穴

  几与外界完全隔绝

  来宾市兴宾区公安分局门前,有一条通往红水河畔的小路,小路左侧是沙场,而另一侧是陡峭的山坡,由泥土和岩石构成,最高处距河面约50米,旁边就是来宾市人民公园。在这段陡峭的河坡上,凡是有泥土的空地都被附近市民零星种上蔬菜,其余岩石部分天然形成若干大小不一的岩洞,大的有上百平方来,小的仅够一人容身。4名流浪老人就住在这里。

  为了便于描述老人的住处,记者从距离小路最近处开始排列,依次命名为1、2、3、4号洞穴,其中1、2号比较便于出入,而3、4号洞穴,必须翻越一堵高约3米的岩壁。3、4号洞穴人迹罕至,几乎与外界完全隔绝。如果不是翻越岩壁亲眼所见,实在难以想象里面竟然住着人。

  1号洞

  黄上差 60岁 广西武宣县禄新乡双学村人

  摆困难:回老家须在村里给盖房子

  1月9日上午8时,记者随来宾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来到流浪老人聚集的红水河边。在此之前,该救助站副站长覃慈航已多次到场进行摸底甄别。当时,4位流浪老人一致表示愿意回家,希望救助站提供帮助。可是,1月7日,当居住在2号洞穴里的覃元洪被送回家之后,没想到另外3人却又改口称不想回家了。

  黄上差住的岩洞被称为1号洞穴,距离“外界”最近,想进入其他几个洞穴,必须经过黄上差的“家”。

  在对黄上差的原籍进行调查时发现,今年60岁的黄上差孑然一身,家里只有哥哥姐姐、侄子侄女等人,其中有个侄子在南宁工作。黄上差说,他在武宣老家没有房子住,如果民政部门遣返他,必须在村里给他盖好房子,另外还要出面做其侄子的工作,每月固定给他生活费。

  2号洞的覃元洪说,黄上差的酒瘾很大,2元一斤的散装米酒,他每天都要喝好几斤。“黄上差的侄子肯定知道,生活费其实就是买酒钱”。

  2号洞

  覃元洪 62岁 广西柳城县冲脉乡大要村人

  挺留恋:帮看好铺盖卷,可能过几天又回来

  这群流浪老人中,覃元洪年纪最大,今年62岁了。覃元洪的“家”距离黄上差最近,但远没有那么“宽敞”。岩洞大约2米深,刚好能容下一个人。面对救助站工作人员,覃元洪回家的愿望最强烈。“这个岩洞简直不是人住的,夜里那个冷啊”。

  覃元洪说,他在上世纪80年代就到来宾了,在当地某锡矿工作,月工资30元,并与当地一女子结婚。有了孩子后,又离婚了,孩子随了女方。

  最近几年,覃元洪又在来宾找了个“老伴”,两人没办结婚手续。“老伴”不仅有儿子,还有小孙子。随着孙子年龄的增长,“老伴”的儿子对覃元洪越来越不好,他一气之下就选择了外出流浪。

  覃元洪和黄上差是一对酒友,平时都靠拾荒挣钱,挣的钱基本上都用来买酒喝了,虽然喝的通常都是每斤2元的散装米酒,但算起来也不是个小数目。

  在踏上救助站的面包车之前,覃元洪依依不舍地与昔日的酒友黄上差告别。“兄弟我走了,帮我看好铺盖卷,可能我过几天就又回来了。”

 [1] [2] 下一页

编辑:秦一乔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