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1月1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社会

  智商145美女找到183老公

  杨冰阳属于门萨中相对活跃的一分子。作为门萨中国前任主席、畅销书作家,杨冰阳凭借高达145的智商,成为门萨在中国的早期会员。她一度被称为猫扑女神,并因为当年的一句“比我聪明的都没有我漂亮,比我漂亮的都没有我聪明”的网络宣言而走红。

  通过门萨,杨冰阳结识了现在的老公,同为门萨会员的王鹏。而“找对象”,也是杨冰阳当年入会的初衷,“我就想找一个聪明的老公,还要有幽默感,不能讲过时的冷笑话。”说起老公王鹏,这位“高智商人气美女”展现出了小女人崇拜的口气。

  “当时在门萨的中文论坛上,看到他在和别人吵架,特别有逻辑。”后来两个人见面,王鹏的幽默和睿智立刻俘获美人心,两人10多天后“闪婚”。

  杨冰阳向记者展示起她的“老公语录”:有一次,老公说:“老婆,我看书看得脑袋疼。”杨冰阳装作大吃一惊道:“你有脑袋?”他马上改口说:“我浆糊疼。”

  两人的对话永远紧贴时事充满笑点,比如杨冰阳在家里有时候做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道事情,王鹏把这种行为称为“不许记车牌”。杨冰阳偷拍王鹏,王鹏会佯装严肃地一边挡镜头一边问:“你哪个单位的?”某次杨冰阳看老公拧螺丝手弄出了泡,很心疼地说让她来拧剩下的,王鹏想了想把工具递给老婆说:“也行,你可以锻炼下叉腰肌。”

  2009年,王鹏曾打破智商界著名的克罗地亚人MislavPredavec某个世界最高智商测试的记录,测试智商为182.9。凭借成绩,他加入了国际上不少高智商组织,其中最高等级的一个是OlympIQsociety(奥林匹克智力俱乐部),这个组织当时全球会员仅吸纳12人。

  据报道,门萨的男女比例约为2:1。记者了解到,如今,在300多位门萨会员中,有4对门萨会员成为夫妻。

  [对话会员]

  多数人加入为交友 门槛只是智商不论长相

  问:门萨是什么时候停止在中国大陆招新的?

  答:已经1年半了。

  问:在此之前,每个月中国大陆有多少人参加门萨考试?

  答:2011年之前都是每月有三五个人考试,2011年下半年开始从总部获得批量考试权限,高峰时段出现在2012年上半年,大约每个月全国有20-30人考试。

  问:通过率是多少?

  答:一半一半吧。

  问:门萨在其他国家发展得如何?

  答:目前门萨全球会员大约是15万人,主要分布在欧美。亚洲地区的话,韩国不到2000人。新加坡接近1000人。日本前年的数据是400多人,不过日本最近几年发展较快,不知道现在多少人。中国大陆目前没有纳新计划,停滞中。今年9月有个会议,之后也许会有转机。

  问:现在一些机构和医院都有测智商,这个和门萨的考题一样吗?据说有些机构还声称考门萨前可以先到他们那里测智商,门萨和这样的机构有关系吗?

  答:测智商的考试有很多种,但是和门萨的考题并不一样。在国外,有的机构和医院测智商的结果可以作为加入门萨的凭据,但是在中国大陆,门萨目前只接受自己考试测试结果。

  问:门萨在中国大陆是怎么运行的?

  答:谈不上运行吧,更多的是大家一起吃吃饭。

  问:进入门萨是为了获取一张高智商的证书吗?

  答:很少有人进入门萨是为了获取一张证书的,大多数还是为了交朋友,因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找到很多有趣的人。

  问:据说门萨入会还有一条隐形标准,就是要俊男美女?

  答:不是的。只要达到门萨要求的智商标准,都可以入会。

  问:智商高意味着什么?工作更好?学历更高?

  答:智商高就好像是电脑的CPU很,,但是学历、工作好不好,最终还是要看这台电脑之后究竟装什么样的软件,所以后天和先天、基因和培养教育都是不可忽视的,都是协同作用的。

  问:作为聪明人,平时生活有什么不一样?

  答:平时挺普通的,像我和我老公,就是一对平凡幸福的小夫妻。智商有点像身高,个子高的人,可以凭借自己的个子随手拿到别人拿不到的东西,但不会时时在意自己的身高,也不会觉得自己身高是多么大的优势,已经习惯了。

  问:两个门萨会员讲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答:更能互相心领神会。讲笑话时,因为有时候思维比较跳跃。可能外人看来并不那么好笑,但是我们之间就会笑到脸疼。

  问:你们之间会互相出题吗?

  答:偶尔吧。

  问:能不能说一道比较经典的门萨会员题?

  答:一个不透明的实心正方形,同一时间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问:我能想到的第一个回答是,三个?

  答:很多人都会会脱口而出说三个。不过,你如果想象一下,把立方体变小,变得像骰子一样小。把骰子的一边对着自己,这时就可以看到四个面;当你把这个立方体变得再小一点,因为人有两个眼睛,把立方体的一个面对准自己,就可以看到5个面。

  问:果然是这样。

  答:这就是考你,怎么把问题抽象出来看。我们通常会说三个,因为教科书上就是那么画的,我们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

  问:你当时第一次做这道题时,回答的是几个?

  答:四个。然后有人说是五个,我就秒懂了。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