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网 > 新闻 > 原创

爸爸去哪儿引家庭教育热潮 代表称家长教育不可缺

来源: 华商网  2014-01-16 15:01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华商网讯 《爸爸去哪儿》的热播引起了网友对家庭教育话题的热议。在原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看来,孩子的教育受三个体系影响,家庭是基础性体系,学校是主体性体系,社会是环境性体系。三者相互制约、相互渗透。1月15日,省人大代表张惠兰表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深有感触,教育中如果缺失了家庭一环,即有孤掌难鸣之感。

  家庭教育的本质是家长教育

  在2014年陕西省两会前,原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接受了华商网记者采访,谈及家庭教育时,许建国表示,家庭教育的本质就是家长教育,家长教育的主体是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有5个方面:心中有他人、遇事敢担当、生活要热情、看重大格局、待人要厚道。具备这5个方面就具备了中华民族基本应该有的道德,缺一不可。但现在家长缺的太多了,心中无他人非常严重。

  在《爸爸去哪》中,父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在许建国看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和母亲相等的,他们是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力量。母亲教给孩子的更多是阴柔,父亲教给孩子的则是阳刚,母亲主要是孕和生及最初期的育和乳。而父亲,用老百姓的话就是“顶天立地、阳刚之气”。

  代表: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

  而许建国的观点也得到了省人大代表、西安高新二小张惠兰的认可,她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不可以说家庭可以随意教育儿童,应当组织家庭教育,作为国家代表者学校,应该是这个组织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我们的时代,在培养共产主义人的方面,据我看来没有比指导母亲和父亲,比如何教育儿童更为重要的任务。”苏霍姆林斯基还进一步指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

  张惠兰说,大师们的话佐证了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深有感触,教育中如果缺失了家庭一环,即有孤掌难鸣之感。近几年来,学校也一直在探索打造家校共同体,使教育形成合力,实现教育的高效之路。

  张惠兰介绍道,经过几年的探索,发现家长委员会在家校合作中,作用不可低估。家长委员会是家校沟通的平台,是家长教育需求的代言组织,是最具实力的教育资源,多一双眼睛看学校,就会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双赢。

编辑:张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