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卫(右)给重返社会的小马和家属送上“福”字,小马用手语表示感谢 本报记者 黄利健 摄
昨日,顺着民警手势走出看守所大门时,家人已聚集在门口,他们来不及比划,冲上前紧紧拥抱时都哭了起来。这10名扒窃聋哑人中,最短的也有两三年没有见过家人的面了。
见家人 拥抱抚摸哭泣
昨日中午,公安公交分局院子里,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等待去看守所去接他们的孩子,他们中有安徽的、有贵州的、有甘肃的……中午12时30分,他们随着公交分局民警来到莲湖区看守所。
李师傅是安徽省利辛县人,他刚从江西打工回到家里就接到警方电话,“儿子23岁了,天生残疾,以前上过4年聋哑学校,后来出去打工就一直带在身边。”李师傅说,因无法进行日常交流,儿子有空就泡在网上。“2010年本来是要给介绍对象的,他不同意,后来就被两个男的用车接走了。”而旁边来自澄城和户县的两家人,都说女儿正在上学期间,被一周姓女子带走,“那个女的也是聋哑人,估计是经常骗人的。”
随着民警的手势,看守所里开始有人走出来,人群一下子涌到看守所门口。每当子女走出来,都会和家长不约而同地冲向彼此:拥抱,抚摸,端详,然后就是无声的哭泣。
老师帮他们与家人交流
西安市盲哑学校老师韩宝荣说,这些聋哑人长时间没有见到家人,所以显得很激动,“但真正能与他们交流的,不一定是他们的家人,而是他们认为能理解自己的人。”因此,公交分局专门安排韩宝荣等老师分组和聋哑人及家人座谈。
当老师打着手语与他们交流时,大部分家长显得有些局促,唯有来自甘肃的马女士打着手语和妹妹相谈甚欢。马女士说,她家姐妹四人,三个妹妹都是聋哑残疾,所以她很早就学会手语,“小妹从小就比较叛逆,我感觉她是被家人宠坏了,被人骗出来偷东西还屡教不改。”
韩宝荣说,聋哑人对世界的认知主要依赖眼睛,“他们以为看到的就是真相,一般情况下正常人很难获得他们的信任,即使是家人。”聋哑人更容易接受与他一样有残疾的人群。
这10名扒窃聋哑人年龄都在20岁左右,除一名女孩不能表达是否接受过教育,其余九人最多的上过8年学,最少的也有1年就学经历。
关怀才能让他们不堕落
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张卫说:“这一群体因为自身的缺陷,家庭或者社会里能给予他们的,要么是溺爱要么是严厉的惩罚,这两种比较极端的倾向很容易导致他们走上犯罪道路。”张卫表示,通过联合家人和老师予以教育感化,才比较容易让犯过错的人醒悟过来,“同时也能让家长更加重视起来对孩子们的关怀。”
公交分局副局长谢晓锋介绍,扒窃的各类嫌疑人当中,聋哑人占到60%以上,而且呈现出团伙化特点。这10人也是因在公交车上扒窃,而被打击处理的。谢晓锋说,这次通过组织家人去看守所迎接孩子回家、并与老师座谈交流的形式,“就是一场感情的接力赛,而且选择春节这一传统的家人团聚的日子里,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昨日,公交分局已提前买好了返程车票,而这些人也将在家人的陪同下回家过年。(记者李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