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2月2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陕西

  昨日上午9时,机场大巴钟楼停靠点,工作人员佩戴醒目标识,引导乘客乘坐 本报记者袁琛摄

  2月12日、13日,本报连续两天报道了钟楼、小寨等机场大巴停靠点附近黑车车托猖狂拉客一事。此事引起西安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任军号的高度重视。并召开会议,决定在西安市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营运市场专项行动”。

  昨日,西安市运管处、西安市公安局公交分局等部门联合发起对西安火车站、客运站和机场大巴停靠点等黑车集中地的突击检查。整治效果到底如何?昨日记者再次暗访。

  整治有成效

  机场大巴载客数上升“这在以前都不可能”

  昨日上午9时许,机场大巴钟楼停靠点。

  与以往车托随处可见的情形不同,此时大巴前乘车的旅客排起长队。

  “这在以前都不可能,一般乘客还没到跟前就被车托拉走了。”机场大巴上的工作人员说,为了和黑车车托进行明确区分,他们已佩戴了醒目的“售票员”“调度员”臂章,制服上还戴着印有“机场大巴”字样的绶带。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汽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总监杜学农说,往返于西安和咸阳机场之间的大巴每天客流量约1万名,仅以钟楼停靠点为例,近日大巴载客数连日上升,11日载客约2500人,12日载客约2600人,昨日截至晚7时机场大巴营运停止,共载客3063人。“13日比12日多了近500人,如果按每辆车45座的载客量来算,相当于至少增加了11趟次班车。”

  市民有疑惑

  查得这么严,为啥还有黑车敢出来

  记者注意到,机场大巴钟楼停靠点的大巴周围确实没了黑车车托的踪迹。“确实少了,但还有个别车托在附近活动。”这名工作人员说,“他们现在不敢到大巴跟前来了,但还是把车停在远处拉客。”

  在竹笆市路口,确实有一名男子在悄悄拉客。“他问我走不,我一看就是黑车,查这么严他们还敢出来啊?”路过的市民王先生说。

  昨日上午10时许,机场大巴西稍门停靠点仅有几名旅客前来乘车,但每当有乘客经过时,路边几名男子也会上前低声询问“坐不坐车”,在路边则停放着三辆私家车。

  “这都是熟面孔,警车一来,他们就走了,警车一走,他们又回来了。”这里的大巴工作人员说,只要有运政和民警巡查,这些黑车就会迅速消失,和执法人员打起“游击战”。

  昨日下午4时许,在水司客运站外,停放着“稽查”、“巡逻”等运政、交警等部门的6辆执法车,附近也看不到黑车拉客。

  运政有苦恼

  年年打击黑车,却难以彻底铲除

  “这确实是一种顽疾,很多黑车盘踞在客运站周围多年,我们年年打击,却难以彻底铲除。”昨日,西安市运管处运政稽查支队相关负责人说,“像这种黑车,必须运政和公安联合执法,因为运政只能扣车,而查扣黑车司机就必须动用警方的力量。”

  该负责人说,此外,查处黑车营运还存在其他几方面难点。

  首先就是取证难。这位负责人说:“查处时间必须把握在黑车司机拉着乘客准备离开的那一刻,要不然对方就会百般狡赖。”就算黑车已在问客、拉客,没上路就很难查处;只有上了路,执法人员能拔掉黑车的钥匙,才能做到证据确凿。

  其次是执法难。“因为处罚比较重,黑车车主往往会想办法逃跑,就可能会对执法人员造成伤害。”这名负责人说,此外有乘客因为怕被报复不愿出面作证。而且执法人员常会遭遇黑车车托和车主聚众滋事、围攻谩骂、故意撞击,甚至殴打执法人员的事件。

  最后就是处罚难。一般运政部门对“黑车”只能是罚款,处罚过后的“黑车”依然是“黑车”,部分“黑车”车主会变本加厉地将罚款通过非法经营手段捞回,形成恶性循环。

  尽管如此,仍有市民担心:“每次整治后就好两天,过一阵就又出来,黑车车托为啥这么难治理?”

  到底咋治理

  这些建议可供参考

  机场方面:需多部门联合监管

  连日来,本报的报道引起了西部机场集团实业(西安)有限公司的重视。对于如何治理黑车,该公司一相关负责人说,机场大巴停靠点附近的黑车已严重影响到他们的正常营运,但却无可奈何。“其实,车托拉客宰客需要多部门联合监管,这样肯定能找到解决办法。”该负责人说,前几年机场附近黑车也很多,但机场出租汽车管理所成立后,加上警方配合整治,黑车猖獗的现象有所好转。

  “之前,正规出租车和黑车抢客,每天只有七八辆正规出租车能拉上客,现在一天最多时有3000辆的发车量。”这位负责人说。此说法得到的哥王先生证实。王先生说,在机场没整治前,他送客人到机场后,只能空车返回,现在如果运气好可以往返机场三次,稍微等一会儿返程就不会空载。

  对此,这位负责人建议,可借鉴“机场模式”——即由政府牵头设立常设性的协调机构,调动交通、公安、运政、城管等各个职能部门配合整治。

  律师:应出台地方性法规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小东建议,针对查处黑车取证难、查处难和处罚难,西安市应出台地方性法规,从制度上进行破解。

  在2006年,上海市曾出台过《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规定》,针对以往查处黑车中存在的取证难、执法难、处罚难逐条破解。

  《规定》明确:执法人员在查处非法营运时,两名执法人员的现场笔录、录音、录像等可作为认定非法营运的证据;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在查处车辆非法营运时,发生围堵、伤害执法人员、抢夺暂扣车辆等暴力行为,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营运的出租车最高可罚5万元;非法营运的长途车最高可罚10万元。“黑车”被扣后,车主逾期不接受处理的,执法部门可在公告后将暂扣车辆拍卖。

  本报记者周金柱

编辑:李晓飞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