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奇迹
9次化疗肿瘤缩小三分之二
经医院诊断,路向中患有罕见的内胚窦癌,已进入晚期。短短3个月,体内甲胎蛋白指数已超过常人的上万倍,肿瘤直径已达15厘米。西京医院消化病医院消化十科主任王新日前表示,第一次手术发现,路向中体内的肿瘤已包裹了腹腔的动脉血管,压住了右侧的肾脏,情况危急。这种病例在国内罕见,医院选择通过化疗逐步消融,择机切除。“我们当时很担心,他的病能不能撑得过3个月。”王新说。
到今年2月14日,药物化疗已进行了9次,路向中的头发都白了。二营营长冯小龙每次去医院看望老路,都想让自己表情好一点,可他每次走进病房,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倒是路向中总是带着他那招牌式的笑容,问这问那。他的病房放满军事书籍,他不时还要给团里打电话问候。
王新说,每次化疗前,路向中都会参与医院的会诊,了解治疗方案。“让我们感动的是,他对药物的耐受力非常强,化疗中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反应都相对较轻,而且化疗逐次见好。半年来肿瘤已经缩小了三分之二,甲胎蛋白也降到正常值。如果没有意外,他的生命期还能延长!”
战友评价
“路参谋长让我们感动”
路向中对工作总有使不完的劲,但是对家人而言,却是个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通信团团长王晖记得,2012年路向中的妻子怀孕,为了能专注工作,他没有把妻子接到团里的干部公寓,而是在营外租了间民房。妻子临产前不慎摔跤住院,路向中忙训练根本顾不上去探望。女儿出生已10个月,他和孩子相聚时间不到10天。任参谋长后,工作更繁忙,妻子就每晚7时准时把孩子带到家属院,他和女儿说上10分钟话后,又继续去上班,战友们说他这是“10分钟父爱”。
路向中的生病对通信团的战士们触动很大,他们自发为参谋长叠千纸鹤、写祝福。张宝华一直在思考,和平时期军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外人通常不了解,现在是和平时期,你们军人到底在忙什么?但要让军队强,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战备训练,提高作战技能,在每一次演练中精益求精,才能不在未来可能的战斗中被动。”
“所以,路参谋长让我们感动,是因为他体现了和平时期一个军人的职业坚守。我们每个官兵都能从他身上看到自己,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他那样做得那么好。”张宝华说,“路向中是最能代表普通军人的一员,他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业绩,也不完美,但他特别真实。”
真情流露
“我不特殊,只是病倒了而已”
在路向中接受第9次化疗的前夕,记者有一次短暂的机会与他对话。整齐的军装裹着瘦弱的身体,头发因为化疗已花白,见面第一句话他说:“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
对于是什么支撑自己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路向中说:“你要说是什么很崇高的精神,其实也谈不上。我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他们教育我本分做人,踏实做事。部队的环境也影响着我,我们部队很多人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上。大家都是这么努力。在我们队伍里,我并不特殊,只是我病倒了而已。”路向中对家人一直很愧疚,当有记者问起时,他的话语中带着哽咽:“工作上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但是我最对不起的是家人。我当排长时,父亲做胃切除手术都没告诉我。从组建家庭到现在,我对家里基本没做任何贡献,我爱人怀孕,从没陪她产检,临分娩前不慎摔倒,我也没去看她。”
“当初选择这个职业,包括爱人选择我,就知道会失去很多。”路向中说,“但是国家需要战士来保卫,我们自己在讲这个道理时,自己就要坚信,并为之付出努力。选择当兵我不后悔。”
本报记者 陈琳 通讯员 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