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谷驿镇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教堂
甘谷驿镇,位于延安市宝塔区,为古驿站,史上兵家重地,但鲜有文字记载。而日前一项考古发现,揭开这一古镇被尘封历史的一角,在世人传说的古寺庙得到证实。
3月9日下午,甘谷驿镇东镇村灾后重建项目工地,铲车平整场地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古墓洞口,随之发现的还有造型各异的石器。
经过初步发掘,相关文物部门目前共发现3座古墓,出土了瓷器、铜钱等物,还有一个经幢,文字记载年代为“大金国”。其中一座明代永乐年间的古墓内壁刻有文字,专家推测,另一座墓是金代早期的,发掘现场曾有一座叫宝峰寺的庙宇,证实了民间传说。
据延安市文物局副研究员段双印介绍,甘谷驿,史书原名应该叫千古驿。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广武县,治所就在现今甘谷驿镇。延昌二年(513年),设东夏州,治广武。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广武县迁赫连城。康熙《内府舆》说:千古驿“驿栈年久古老,得名千古驿”,后来人们把音误转为甘谷驿。
3月13日,延安市、宝塔区相关文物专家在甘谷驿镇东镇村对相关古墓展开挖掘,随着土层的剥离,其中一座古墓内完整的文字记载露出真面目,全文不到100字,用毛笔直接书写在内壁上,部分字迹湮没已无法辨认。

M1古墓的墓顶具有佛教的风格
段双印对文字进行了解读:“意思是明朝陕西延安府延长县宝峰寺大禅师响公和尚安葬另一位高僧,立塔一座。”
据当地上了年纪的村民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地确有一座古庙,尚有香火,后来逐渐衰败。东镇村以前就有大寺沟的叫法,显示当时这里应该有庙宇。
“但关于当地存在寺庙的文字记载一直没有在正式文献中发现,只是一些民间传说,此次可以说填补了这一空白。结合出土的经幢等物,初步证明这里曾是一处寺院遗址,对甘谷驿这座历史古镇的发展变迁和周边文化保护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宝塔区文物管理所所长郭海军说。

3月14日,甘谷驿镇古墓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对M2古墓进行清理,此墓葬发现的画像砖全部是具有陕北风俗的图案
日前,省文物勘探部门5名技术人员也赶到了考古现场,带来了洛阳铲等专业设备,对现场数千平方米范围展开地毯式勘查。为不影响灾后重建项目,专家各项工作同步进行。多位专家在甘谷驿镇配合下,对全镇的古村落、古遗址进行了初步普查,发现一处清代石刻庙的古窑洞群落。
宝塔区文物管理所还对镇上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天主教堂的保护情况进行了检查,“下一步,我们要对古城墙、烽火台、教堂等遗存进行抢救性发掘保护,准备申请甘谷驿镇为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整体保护。文物保护是传承历史,要让人们留住乡村记忆,留住一代代人的精神之根。”郭海军说。(记者刘晓军赵雄韬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