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日前,村民张明彩向本报记者反映,他老家在苍南县大渔街道渔岙村,四代15人居住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危房。从2006年开始要求审批建房,可报告打了十几次,镇里跑了50多次,打过市长、县长热线,审批要求了7年多都没结果。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每年给县里安排10%左右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用于农村个人住房建设,来解决农村个人住房困难和无房户,那么这用地指标去哪里了呢?本报记者前往苍南调查。□记者 谢国林

  村民反映

  一家四代15人住在20多平米危房

  要求审批建房7年没有结果

  日前,记者来到苍南县金乡镇渔岙村张明彩老家。

  记者在现场看到,房子共三层,和邻居共用一堵墙。墙壁局部塌落,露出钢筋和红色的砖头,三楼墙体明显移位,墙面出现裂缝。

  张明彩告诉记者,2006年受强台风“桑美”影响,这间占地20多平方米(建于30年前)的三层楼房子已成了危房,居住存在安全隐患。

  张明彩兄弟中排行第二,上面还有高龄奶奶和妈妈。哥哥已成家,两个弟弟也都结婚(各自分户),除了自己和老婆、小孩居住在温州龙湾,其余一家四代15人只有这间危房。

  2006年,张明彩和村支书陈绍兴跑到大渔镇要求审批个人建房,但当时大渔镇镇长表示,“台风刚过很忙,以后再说吧”。

  此后,他和哥哥张明星多次找大渔镇领导要求审批建房,可镇里领导不是到县里开会就是出差在外面,很难遇到。

  2010年后,大渔镇合并到金乡镇了,审批建房似乎更难了。为了审批建房,张明彩和家人在这7年时间里,去村里盖了十来次印,镇政府跑了几十次,也打过温州市市长热线、县长热线,可都没有结果。

编辑:白玫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