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商场恐怖袭击遇难者亲属举行纪念活动,并为死难者献花。资料图
编者按
恐怖主义自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危害人类社会的巨大毒瘤。当前,全球反恐形势依然复杂,各类恐怖袭击事件有增无减。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推出系列文章,梳理目前全球以及各个地区的恐怖主义态势、产生原因、发展特点和走向,以及未来的反恐形势。
美国国务院去年发布的《2012年度恐怖主义国别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共有85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恐怖袭击。一半以上的恐怖袭击发生在巴基斯坦、伊拉克和阿富汗3国。澳大利亚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去年底公布的“全球恐怖主义指数”显示,自伊拉克战争爆发至今,全球恐怖袭击数量增加了4倍。
美国资深反恐问题专家、兰德公司主席高级顾问布莱恩·詹金斯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眼下全球恐怖主义袭击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12和2013年,恐怖袭击频率及其导致死亡人数更是不断攀升。
与“基地”组织相关或受其意识形态影响的团体和个人发起的恐怖袭击,占全球恐怖袭击的绝大多数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恐怖主义开始以其新兴的当代形态起落和消长。据詹金斯介绍,上世纪70年代,恐怖主义袭击主要集中在西欧地区;上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成为恐怖袭击的主要战场;到了上世纪90年代,恐怖主义的轨迹开始转向亚洲和中东地区。
恐怖主义如今已成为全球性威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军控研究所所长李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恐怖主义出于不同的“政治诉求”,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既有主要针对欧美国家、以“基地”组织为核心的国际恐怖主义网络,也有主要针对某一地区几个国家的区域恐怖威胁,还有仅针对某个国家的恐怖组织。
“与‘基地’组织相关或受其意识形态影响的团体和个人发起的恐怖袭击,占全球恐怖袭击的绝大多数。这些自称为‘圣战者’的人对那些致命的袭击及其导致的死伤负有重大责任。”詹金斯认为,“基地”组织的领导核心几乎已被摧毁,其作战能力也被大大削弱。较之过去,今天的“基地”组织更为分散,更加依赖于其分支和同盟,以及激发本土恐怖分子进行暴力活动。眼下“基地”组织存在的指挥中枢弱化等问题已开始导致其内部出现分歧,从而威胁到该组织的运作。但该组织还在利用西亚北非地区的政治局势动荡,在中东地区建立新的立足点。
值得一提的是,“圣战分子”并不是唯一的威胁。国际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反对资本主义的抗议浪潮,并引发了一些无政府主义者的袭击行为,但这些抗议活动与恐怖主义存在极大差别。在欧洲,白人至上者和新纳粹分子成为当地“一股黑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