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急证清白、几番解释,其信任度仍然受到拷问:是明知暗藏玄机仍购买“证书”、沽名钓誉;确不识骗局、敬畏于“潜规则”无奈交钱;还是彻底“窦娥冤”、一时间被骗子“砸晕了脑袋”?一时半会,公众难从其只言片语辩分动机。
不过,他向记者称“不怕人骂”:“不管别人相不相信我,做了就不后悔,我没有做错事”。
可以感觉到,多年来,陈光标式慈善发生了“裂变”。一些活动远远超出了慈善范畴。对此,陈光标解释,“这些活动都具有正能量价值和意义”,“比如,堆放亿元‘钱山’和号召配合开展经济普查有关。”
围绕陈光标话题的争论一直没有中断过。
2011年,陈光标面临第一次信任危机,数个媒体集中质疑其“诈捐”、“慈善注水”,后经媒体追查,多家承捐机构出面证实捐款到位,也有一些机构的承捐无从核实。而“钱从哪里来”等核心问题,也成了困扰公众的最大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