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
收入增长加快脚步
小时工工资涨至12.8元/小时
本报讯上半年,陕西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脚步越来越快了。记者昨日从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获悉,上半年,全省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位居全国第五,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价上涨
非全日制工资增长11.3%
上半年,陕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9元(月均660元),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居第23位;同比名义增长13.3%,居全国第5位。
在反映可支配收入的四大指标中,农民工资性收入为1674元,增长16.4%。其中,随着陕北、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的稳步推进,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开工建设,以及各地发展县域经济招商引资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劳务用工需求增加,农民工工价继续提高。据测算,陕北、陕南、关中地区农民工大工日工资同比分别增长16.6%、12.5%、10.3%。截至二季度末,全省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600余元,同比增长12.1%。
随着最低工资标准提升,2014年2月起由原来的1150元/月提高到1280元/月,非全日制工资从原来的11.5元/小时提高到12.8元/小时,增长11.3%。
支出增长
买车带动交通费用增长
上半年,陕西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563元,同比增加362元,增长11.3%。
交通通信支出增速居八大消费之首。随着更多高科技通信工具进入农村家庭,以及家用汽车需求量不断加大,带动农村居民交通费用快速增长。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404元,同比增加82元,增长25.5%。
随着生活品质的改善和新农合医疗保险的全面推广,农村居民看病难基本解决,因病返贫的现象大幅减少,看病就医人数增多,拉动医疗保健支出增长。上半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473元,同比增加72元,增长17.8%。
食品烟酒支出增长较快,人均支出967元,同比增加131元,增长15.8%。在食品支出中,糖果糕点、豆类和干鲜瓜果类支出增幅较大;蛋类、薯类、谷物、奶类、禽类、蔬菜和食用菌的消费支出也达到了两位数增长。
城镇居民
消费趋向谨慎理性
食品消费花得多 服务消费舍得花
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陕西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消费趋向理性,食品消费“花得多”,服务消费“舍得花”。
居民租房收入增长11.2%
上半年,陕西城镇居民收入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5元(人均月2027.5元),同比名义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在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中,工资性收入增长对居民增收贡献最大。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工资性收入7455元,同比增长8.7%,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4.7%,是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工资性收入来源呈现多元化。
经营净收入和财产净收入是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有力补充。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948元,增长13.7%。这主要源于居民出租房屋面积增加以及租金水平上升影响。上半年居民人均出租房屋收入增长11.2%,加上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增多,人均获得红利收入增长翻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陕西城镇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12165元,同比增长9.8%,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均“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食品支出“花得多”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重点正从追求数量型向讲求质量型转变,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稳中有升。据统计,上半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53元(人均月1392元),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一季度减缓2.3个百分点,居民消费趋于谨慎、理性。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用于食品烟酒支出2412元,同比增长4.6%,支出金额居八大类消费首位,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近三成用于饭桌之上。一是价格因素影响。二是在外饮食支出增加影响。另外,伴随居民生活理念的不断更新,居民更加追求健康饮食,戒烟限酒的人数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用于酒类和烟草支出分别下降12.9%和3.7%。
服务消费“舍得花”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1260元,同比增长17.3%,其中,通信工具支出增长86.5%,交通工具支出增长28.8%,车辆保险支出增长62.4%。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支出占到生活消费支出的15.1%。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个人仪态仪表的重视程度明显上升,更加追求漂亮、时尚、休闲的享受型消费。居民在购买高档化妆品以及美容美发等服务消费方面越来越舍得,加上投资保值意识不断增强,拉动上半年城镇居民用于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