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已掌握埃博拉病毒抗体基因 世卫官员表示中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经验值得借鉴
10日,中国援非抗击埃博拉物资在浦东机场等待装运。
记者9日从卫生计生委了解到,我国将派出3支公共卫生专家组分别前往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三国,对当地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进行技术援助。
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介绍,这是我国首次以公共卫生专家组的形式对外援助。每支专家组由三位专家组成,分别是一名流行病学专家和两名消杀防护专家。
“由于当地治疗药物欠缺,民众对病毒知识的缺乏,这几个国家的疫情目前没有出现下降的趋势,急需物资援助和专家的专业指导。”王宇说。据悉,这次专家组携带的援助物资将于10日运往上述国家,物资主要包括个人防护用品、环境消杀药品和治疗药物。
王宇表示,这次派出的专家组主要任务是对当地专业人员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及生物安全等方面的技术培训,协助做好援助物资的分发工作,同时,指导在非中方人员加强疾病防范工作。
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日前表示,“我们已经具备了对埃博拉病毒进行及时检测的诊断试剂研发能力,但是因为没有病人,没有办法在病人身上进行测试。在抗体技术上,我国前期已经有了很好的多元性抗体的制备能力,包括已经掌握了埃博拉病毒的抗体基因,启动抗体的生产程序不会需要太长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8日说,西非国家可借鉴中国防治H7N9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增强公共卫生领域投入,应对当前已升级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阻击埃博拉的中国力量
此次埃博拉疫情,“严重且反常”,全球携手应对乃当务之急,中国责无旁贷。
阻击埃博拉,中国物资应急需
埃博拉疫情肆虐的西非诸国,摆脱长期冲突不久,公共卫生系统的脆弱加剧了疫情蔓延。继4月向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比绍四国各提供价值100万元人民币的防控救治物资后,中国政府7日宣布再向三国提供总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
阻击埃博拉,中国医生守一线
中国驻几内亚医疗队所在的中几友好医院接诊了几内亚境内的首位埃博拉患者。尽管该医院的9名医护人员受到了感染,其中6人已经去世,中国医疗队队员仍坚守岗位。在中国援利比里亚医疗队所在的利比里亚首都医院,埃及与美国的医生都已全部撤离,而中国医疗队队员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仍在坚持接诊。
阻击埃博拉,中国经验可借鉴
从“非典”出现到应对H7N9禽流感,中国通过了一次次的疫情“大考”,积累了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丰富经验。此次埃博拉疫情,中国在严防疫情进入的同时,也愿与他国分享抗疫经验。“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中国从世界的发展中汲取进步的动力,也乐于在他国遭遇困难之时回馈温暖、贡献力量。在人类共同抗击灾难的斗争中,中国贡献受到世界瞩目。
埃博拉疫苗有望明年上市
据法国媒体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副总干事基尼9日表示,目前还没有成熟的埃博拉病毒疫苗产品,但很多机构都在加紧研制,明年疫苗有望投入使用。
世卫组织疫苗研发部门负责人称,在埃博拉疫情紧急的情况下,他们将为疫苗的审查、试验开通“快速通道”,使疫苗产品更快面世。由于受试人群样本数量可能会比较少,研究人员仍将对可能的副作用进行密切监视。
目前,美国科学家研发的一种疫苗已经在灵长类动物体测试中取得了积极的效果。该疫苗计划最早今年9月进入人体测试阶段。如果一切顺利,明年年底,人类就有希望研制出第一款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此外,英国一家公司也宣布,下月将对他们的埃博拉疫苗产品展开临床试验。 (广州日报综合新华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