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1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国内

  关于超级病毒 你不可不知的真相

超级病毒,打不死的“小强”

   又一出“埃博拉”,再度唤起人们对超级病毒的担忧。我们没理由不关注—当年印第安人曾因天花惨遭“种族屠杀 ”,黑死病差点毁了欧洲,数年前一场“非典”至今仍令人心有余悸;我们有必要去了解—病毒到底是何物?人们最初是怎么发现它们的?为什么超级病毒会越来越多?人类与病毒的抗争,谁敢断言哪一方一定是最终赢家?不妨来瞧瞧。

  人们是怎么发现病毒的

  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尔德堡格曾说,同人类争夺地球统治权的唯一竞争者就是病毒。这绝非危言耸听—美国演化生物学家算过,人类文明史上,死于传染病的远比死于战争的加起来的总和还要多。而据大概统计,大约70%的人类传染病由病毒引起 。

  天花、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瘟疫和霍乱,都曾是人类主要的“病毒杀手”。但最初,人们对病毒的存在毫不知情。

  17世纪前,谁也没见过微生物是什么样子。直到19世纪20年代,意大利的亚米齐等制成消色差显微镜,人们才得以观察到有机细胞。之后,人们认定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而第一个被发现的病毒是一种植物病毒—烟草花叶病毒(TMV)。

  1886年,德国农艺化学家迈尔发现有些烟草叶子出现深浅相间的绿色区域。他把患病叶片汁液注射到健康叶脉中,结果后者也“病了”。但深受菌原学说影响,他并没有证明这是一种病毒。

  1898年,荷兰微生物学家贝杰林克再次重复这个实验,终于阐明烟草花叶病的致病因子是一种无法用普通显微镜看到并只能在活的植物体组织中繁殖的有机体。他称之为病毒,打破了被普遍认为是真理的菌原说。

  没有生命的“活物”

  但是,当时菌原说实在太深入人心,直到1918年大流感(全球性世纪瘟疫,约有5000万~1亿人丧生)盛行时,医学界也未能在病毒和细菌之间做清楚划分,名字常交换使用。直到现在,许多普通人也只是简单把病毒和细菌看作致病因子。

  实际上,细菌是有生命的,而病毒却更似一种物质—没循环系统,没消化排泄系统,它们不吃饭、不呼吸、不走动,也长不大,必须有个“寄宿”的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相对于微生物,病毒更简单,典型的病毒由一种核酸组成的基因组和蛋白质外壳构成。为此,人们一直争论病毒到底是生物还是非生命的化学集合体。

  从这一点上说,病毒比细菌更难对付。

  起初,人们抵抗细菌多数时候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机体,当时肺结核在人们眼里就是不治之症。直到1942年,苏格兰细菌学家弗莱明与其他两名科学家合作,成功分离出了纯化的青霉素,拯救了许多人的性命。

  但是,青霉素能通过破除细菌细胞壁上的多糖杀死它们,而病毒外部是蛋白质,抗生素对它没作用。幸运的是,干扰素可干扰病毒DNA或RNA的复制,使病毒的数量不再增加,然后依靠人体免疫系统清除剩下的病毒。

  抗生素下愈变愈强

  因为自身只是一种“物质”,病毒难被“杀死”,只能说被抑制或清除。它们还有一个令人头疼的特性—变异。最典型的如流感病毒,如果同一宿主细胞同时被两种病毒感染 ,比如一种是感染人的,一种是感染动物的,则可能会发生二者相互交换基因组的情况,由此产生新型病毒。比如,2009年4月,全球发生“ 猪流感 ”(新甲型H1N1);2012年3月,中国台湾首度发生H5N2高致病性禽流感。同年9月,广东湛江再度发生……H5N1、H9N2、H7N7、H5N2、H7N9,名字不同却同属禽流感。

  另一个不利局面是,近年来人们对抗菌素的过分依赖和滥用,耐药菌株迅猛发展。世卫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菌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抗菌素药物费用占全部药物费用的40%左右,其中,有1/3以上患者根本不需要用抗菌素药物。

  事实正是,一旦发现新病毒,人类就生产新型药物和疫苗;而每一种疫苗的产生一定会激发病毒产生新的变异,并且变异越来越出人意料,变成所谓的“超级病毒”。近十几年来,“超级病毒”的名单也在逐渐变长。

  人造超级病毒令人忧

  超级病毒来自何方?

  除了自身变异,人类的一些主观行为,也是超级病毒名单拉长的一大原因。原本,所有病毒都有一个“存储宿主”,如某种昆虫或动物。如果宿主同人类接触了,有的病毒就会打开肆虐闸门。

  比如艾滋病,之前人们对它的来源一无所知。2008年,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迈克尔·沃罗贝率领研究人员,对早期艾滋病病人的血液样本进行了基因分析。研究发现,人类可能是在1930年前后在中非宰杀黑猩猩时感染了这种病毒。

  此外,人为研制“超级病毒”也在威胁着人们安全。

  2011年12月,荷兰一研究小组培育出一种超级禽流感病毒。病毒是在高致病性 H5N1禽流感病毒毒株基础上通过基因改造技术制成的,“病毒之父”、荷兰病毒专家荣·费奇还称:“这种病毒能够在人群间像其他流感病毒一样肆意传播。”报道称,一旦这种病毒爆发,恐将有数百万人被杀死。

  而近期,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河冈义裕,为了分析H1N1的基因变化,也将流感病毒改造成能绕过人类免疫系统的超级病毒。报道称,河冈的研究在专门为他而设的流感病毒研究所进行,该建筑的生物安全防护为三级,仅次于处理伊波拉病毒的最高级。

  尽管,科学家们声称这样做最终目的是为防病治病,但争议一直络绎不绝。

  事实上,这种担忧并非多余,实验室泄露病毒已发生多起 。如1967年,欧洲的三个城市为研制疫苗从乌干达等地进口一批黑长尾猴,结果这些猴子携带有一种特殊的病毒,引起了13名工作人员患病,并使这种疾病在德国马堡等地区流行,以致病毒被命名为马堡。

  人类历史上十大致命病毒

  黑死病毒

  公元14世纪鼠疫大流行,当时被称为“黑死病”。流行于整个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在欧洲,黑死病猖獗了3个世纪,夺去了2500万余人的生命。

  天花病毒

  在世界流行病历史上,恐怖程度可以与鼠疫相比。当时四分之一的感染者会死亡,大多数幸存者会失明或留下疤痕。幸运的是,天花病毒已被人类彻底消灭,成了第一种、也是至今唯一一种被消灭的传染病。

  艾滋病毒

  艾滋病即由HIV 潜伏性和作用缓慢的病毒引起的疾病,英文缩写为AIDS。据2011年底的数据,全球艾滋病感染人数接近四千万。

  登革热病毒

  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典型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关节痛等,儿童患者死亡率较高。目前尚无药品和疫苗可有效防治这一疾病。

  西尼罗河病毒

  1937年首次在乌干达发现,本来是一种鸟类病毒,但蚊子叮咬了带病的鸟类后,又会把病毒传染给人类。

  它可引发严重疾病,比如脑膜炎、脑炎以及病毒性瘫痪。10%感染者将死亡,幸存者也将面临长期神经疾病困扰。老年人更容易发病。

  禽流感病毒

  由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病,通常只感染鸟类,少见情况会感染猪。

  禽流感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物种,但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人。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N5N1之后,此病症引起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关注。其后,一直在亚洲区零星爆发。

  非典

  2003年全球首次非典流行,其中包括中国,疫情至今仍然让很多人心有余悸。病死亡率接近11%,主要是冬春季发病。发病机制与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甲型H1N1

  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2009年开始,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2010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已经结束。

  炭疽

  炭疽杆菌从皮肤侵入,引起皮肤炭疽,使皮肤坏死形成焦痂溃疡与周围肿胀和毒血症,也可以引起肺炭疽或肠炭疽,均可并发败血症。

  黄热病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是南美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种常见疾病。该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患者通常在感染3天至5天后出现头痛、肌肉和关节疼痛、发热、潮红、食欲不振和呕吐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内脏功能衰竭并死亡。(转载自半岛都市报)

  

编辑:曹静

相关阅读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华商网首页 | 新闻 | 论坛 | 视频 | 娱乐 | 体育 | 数码 | 财经 | 家居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嗨吃 | 婚嫁 | 旅游 | 潮购 | 交友 | 母婴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