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湘潭县27岁的产妇张某10日在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实施剖宫产手术后死亡。目前,涉事医院初步诊断其死亡原因为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据湖南湘潭县卫生局介绍,2014年8月10日早上6点10分,张某到湘潭县妇幼保健院急诊待产。入院诊断为胎膜早破、巨大儿,经医生与家属商议决定实施剖宫产手术,中午12点5分剖出一男婴。胎儿娩出后,产妇出现呕吐、呛咳症状,初步诊断为“羊水栓塞”可能。下午1点50分,医院启动院内、县、市孕产妇抢救绿色通道,随后院方向家属下发了病危通知书,产妇丈夫刘某签字确认。同时医院邀请湘潭市中心医院专家参与抢救,不幸的是,产妇因羊水栓塞引起的多器官功能衰竭,经全力抢救无效于当晚9点30分左右死亡。
在此事件中,产妇确切死亡原因有待权威机构进行鉴定,目前家属和舆论的质疑焦点在于:为什么不直接通知家属?为什么不让家属见遗体?医护人员去哪了?记者就诸多离奇之处展开了调查。
离奇的死亡通知
家属守在门外院方绕大圈找村支书
死者张某哥哥告诉记者,当天晚上8点多,守在手术室外的父亲接到村支书的电话,对方很委婉地告诉父亲,妹妹生孩子出现了危险,人可能保不住了。后来他们经过打听才知道,下午4点多,有人打电话到镇上,镇上打电话到村卫生室,村卫生室又打电话给村妇女主任,妇女主任再打电话给村支书,村支书然后才打电话给产妇家属。
“我父亲一接到电话,就感觉人可能保不住了。”张某哥哥说,“我们明明就守在手术室外,医院却不直接跟我们通报我妹妹的情况,绕了一大圈才告诉我们。如果在妹妹快不行的时候,让我们见妹妹最后一面,我们心里也会舒服一些。”
离奇的遗体
3个小时遗体去哪儿了
张某公公刘科强说,从村支书口中得知情况以后,家属到处找医院负责人,但是连医护人员都没找到一个。晚上9点左右,家属第一次进入手术室,没有看到一个医生护士,也没有发现遗体。只看到一个穿着红色短袖的值班人员,手术室的后门是开着的。当晚11点左右,在湘潭县司法局医疗纠纷调处委员会曾某的调解下,家属第二次进入,在手术室见到已经停止呼吸的张某,嘴角还有血迹,身上盖着一块手术被单,手术室一片凌乱,未见医护人员。
从晚上9点到11点,遗体到底在哪儿?
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杨剑告诉记者,“遗体一直都在手术室,我们院里没有太平间,不可能转移遗体。当天晚上11点左右,部分死者家属情绪失控,并有过激行为。为避免医患冲突,导致矛盾升级,破坏医院手术室秩序,因此并未允许大部分家属进入手术室。”
离奇的解释
医生害怕被打脱下手术服休息
杨剑承认,“在病人死后,医生对其伤口进行了缝合,对血迹进行了擦拭,家属看到死者嘴角有血迹,可能是擦拭之后再次流出的血。死者家属破门而入时,确实没有医护人员守在死者遗体身边。当时,医务人员害怕被情绪激动的死者家属殴打,因而脱下了手术服,在旁边的值班室休息。”
湘潭县卫生局负责人表示,至10日晚11点左右,死者家属情绪失控,并有过激行为,湘潭县医疗纠纷调处中心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为避免医患冲突,导致矛盾升级,医疗调处中心安排医务人员在手术室旁值班室等待。产妇遗体安放在手术台上,手术室没有其他人员。
湘潭县卫生局副局长齐先强介绍,目前产妇病历已被湘潭县医疗纠纷人民调解中心封存以备调查,该机构已经为医患双方进行过4次调解,但效果均不理想。“矛盾主要存在两方面:一、家属不理解为何‘羊水栓塞’产前未检查出,也不了解这种情况的凶险性;二、院方表示愿意承担80%的责任,赔偿53.6万元,另有20%的责任由死者承担。但家属索赔120万元,医患双方对于补偿款数额未达成一致。”据新华社
8月10日
12时05分产妇张某顺利产下婴儿,随即出现产后大出血;
13时检验科电话报告,凝血功能明显异常,纤维蛋白原检测不出,初步诊断羊水栓塞;
14时20分产妇在手术台上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经积极抢救,5分钟后心跳呼吸恢复;
15时左右湘潭市中心医院专家到达该院,认同羊水栓塞的诊断。建议切除子宫;
17时15分副院长与产妇家属交待病情并签字以后,切下子宫;
21时30分切除子宫以后,仍未能抢救成功,院方宣布产妇死亡。产妇死亡后,该院副院长与产妇家属在手术室门口沟通,被围攻;
23时左右产妇家属强行破门,冲入手术室。此时院方已经完成尸体护理,人员撤出手术室。
多知道点
遇到羊水栓塞该咋办?
湘潭县卫生局介绍,产妇张某因“羊水栓塞”抢救无效死亡。那么,何为羊水栓塞?
羊水栓塞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严重分娩并发症。据介绍,羊水栓塞死亡率高达60%以上,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引发这个急症的原因一般是子宫收缩过强,导致胎膜破裂,羊水从子宫创口进入血液循环。
在此次事件中,家属不理解,为何羊水栓塞产前未检查出?其实,迄今为止,人类医学还没有找到产前检查确认羊水栓塞风险的办法,属于不可预知、极难抢救的医学难题。
目前,有准备的剖腹产是减少和避免羊水栓塞的最有效方法。切开子宫瞬间吸引器首先是吸羊水,刀口是安全可控的,因为有止血钳钳夹,可以防止羊水进入静脉血管。可家属因为对医学不了解,没有及时同意转为剖腹产,这是导致羊水栓塞未能避免的重要原因。
后来,医生根据病情发展,建议切除子宫保大人——这是应对严重羊水栓塞不得已的抢救关键之一,主要是为了能减少羊水、胎膜与主创口的接触面,并迅速止血,简而言之,要保命必须摘子宫止血。
可是,在医生下达病危通知并建议摘子宫保大人后,同样由于对医学不了解,家属特别是媳妇婆婆反对,说“这以后还怎么生二胎,做不了就转院”。可这时还能转院吗?
所以,孕产妇和家属多了解一些医学常识,很重要,有时候能在一定程度阻止悲剧的发生。本报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