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可疑爆炸物?
在不触动可疑物的前提下:
(1)看。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由上到下无一遗漏地观察,识别、判断可疑物品或可疑部位有无暗藏的爆炸装置;
(2)听。在寂静的环境中用耳倾听是否有异常声响;
(3)嗅。如黑火药含有硫磺,会放出臭鸡蛋(硫化氢)味;自制硝铵炸药的硝酸铵会分解出明显的氨水味等。
遇到纵火恐怖袭击“七忌”是什么?
(1)忌惊慌失措。不可惊慌失措,不可盲目逃跑或者纵身跳楼。要保持冷静,尽快了解所处的环境位置、起火点、起火原因和火势大小,正确选择逃生方法和路线。
(2)忌盲目呼喊。现代建筑物燃烧时会散发出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容易造成吸入毒气窒息死亡。可用湿毛巾捂鼻口,匍匐前进逃离,紧急时刻呼叫时也不能移开毛巾。
(3)忌贪恋财物。不要为穿衣或取贵重物品浪费时间,更不要为入室拿物品而重返火海。
(4)忌乱开门窗。如房间充满烟雾,必须时,可打开门窗,排放烟雾后,应立即重新关闭好,防止长时间开窗致使外面大量浓烟涌入室内,能见度降低,高温和毒气充斥,无法藏身。
(5)忌乘坐电梯。一旦着火,电梯就会断电,可能将你困在电梯里,无法逃生。
(6)忌胡乱奔跑。随意奔跑,不仅容易引火烧身,还会引起新的燃烧点,造成火势蔓延。
(7)忌轻易跳楼。高层建筑上,在房间即使无法避难,也不要轻易做出跳楼的决定,此时可寻找安全位置,等待救援。
公共汽车上遇到纵火恐怖袭击怎么办?
(1)呼救灭火。大声告知司机:着火啦,同时打开车门,用随车灭火器进行灭火。
(2)迅速下车。打开车门和逃生窗,顺序快速下车。
(3)自救互救。采取正确方法及时灭火,及时帮助他人扑灭身体衣物之火;协助医务人员救治、搬运伤员。
(4)协助调查。客机详细地向警察描述看到的情况。
报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沉着冷静。保持冷静,不要恐慌。
(2)确定安全。判明自己目前是否面临危险,如有危险,做好个人防护,迅速离开危险区域或就地掩蔽。
(3)报警内容。首先报告最重要的内容,包括地点、时间、发生什么事件、后果等。如砍杀事件,说清位置、嫌疑人数、体貌特征、衣着打扮、伤亡人数等;如纵火事件,说清发生火灾地点,如哪个区、哪条路、哪路车、哪个住宅区、第几栋楼、几层楼,附近有无危险物等。
>>相关链接
反恐宣传 外国这样做
美国 反恐指南编写细致,要特别注意“夸张打哈欠的人”
美国编写的“反恐指南”特别细致,比如,“夸张地打哈欠、不时碰脸或耳朵、眼睛总看钟表或坐立不安”的人要特别值得注意;“每当你离开汽车后准备再次上车的时候,请先绕车一周看有没有散落的线头、碎片等异常物体,查看边上是不是有可疑人物”,以排除遭汽车炸弹袭击的可能性。
澳大利亚 反恐口号“如果你看到什么,就说出什么”
2002年开始,澳大利亚政府就推出了“让我们为澳大利亚警惕”全国反恐运动。2005年开始,悉尼市反复向市民提出一个口号,叫做“如果你看到什么,就说出什么”,鼓励市民在公众场合看到无人认领的包裹,或者是一些可疑活动,要立即向警方通报。
哥伦比亚 中小学课本中教孩子如何应对绑架
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大量持有武器的反政府武装,散布在哥伦比亚的崇山峻岭之中,他们制造毒品、绑架官员、杀害平民。
在哥伦比亚的中小学教育课本中,会教育孩子,发现可疑分子马上报警,面对绑架要冷静面对,争取逃脱,甚至野外生存都是必修课。
英国 以社区为主体,防止年轻人被恐怖主义洗脑
英国政府注重从意识形态根源入手,重点防范本国人被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思想洗脑,建立了一套以社区为主体的干预机制,地方政府、学校、警察局、青少年管理部门、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都被要求按照一套恐怖危险辨识指标对容易受到极端主义思想蛊惑的脆弱群体,尤其是年轻人进行鉴别。同时,以社区为依托,相关人员对这些脆弱群体提供咨询和精神疏导。 中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