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大百万“心平奖教金”重奖教授苏德矿 课上“唱歌谈情”
“矿爷”有1000多度的近视,在微博上给学生答疑,必须把图片放大许多倍才看得清。通讯员张鸯摄
浙江在线09月09日讯(今日早报通讯员 周炜 记者 郑司琪) “从前有棵树,叫高数,上面挂了很多人;旁边有座坟,叫微积坟,里面葬了很多人。”高等数学的难,曾经让多少大学生抓耳挠腮、焦头烂额、牵肠挂肚,甚至想到隔天要考试,连前一天晚上都久久不能入眠……
然而,在今年所有浙大学生网络票选参与的“心平奖教金”评选活动中,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微积分课程负责人苏德矿以3450票力压群雄,稳居第一,成为第二位获得“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的数学系教授,并获得了100万元人民币“心平奖教金”。
在浙大,有不少名师的课堂堪称是挤破头的,苏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想上他的课,你必须和其他3000多名学生争抢300个名额,如果不提早半个小时到教室,前排的位置早已座无虚席。更夸张的时候,连过道上和教室后排都挤满了学生,其中有一大半居然都是没选上课来旁听的。
苏德矿是历届浙大学子心目中公认的“最受欢迎浙大老师”之一,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矿叔”。在浙大任教20余载,昔日的“矿叔”渐渐喊成了“矿爷”,他还自嘲说再过几年就该叫“矿渣”了,“但矿渣也好,起码还有点用处。”
10个学生抢一个听课名额
选上“矿爷”的课,拼的是“人品”
“在浙大,苏德矿的课你一定要去上。”这是在浙大学生自制的学生手册上的一句话,不少新生一入学就早已听闻苏德矿的大名。
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大二学生袁培正,就在去年经历了一番艰难的选课,最终如愿以偿成为了300个“幸运儿”之一。
“真的感觉像中彩票了一样。”他说,苏老师的课太难选了,不光是他寝室的室友都落选,甚至整个班也只有一两个人能抢得上,而他自己也是在第二轮才运气爆棚了一把。
别以为选中了课就万事大吉,认真又热忱的浙大学生们可是有本事让真正选上课的人都没地方坐的。
每次苏老师的课都会吸引一批慕名前来的旁听者,毫不夸张的说,要想占据前四排的有利座位,早上8点的课,你可得7点一过就要出寝室的门了。“帮别人占座?那还真没门,一般来得早的就拿出书自修,过了8点才来的,肯定没座位了。”袁培正说。
来得晚的学生没座位,就在过道处随便找个位置,有的甚至就在后排靠墙站着听。为了让大家都听得到自己的声音,苏老师甚至不得不用两个话筒,一个挂在自己身上,一个放在讲台上。
数学课上的歌唱家和情感“专家”
听“矿爷”的课,一点都不会犯困
在浙大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苏老师的微积分课比其他老师要来得“简单”,天书般的内容到了他的课堂上就会变得轻松易懂,有时候还会配上特别时髦的段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要在苏老师的课上犯困,实在是天理难容。
不过苏老师自己却很不认同,他觉得他与其他老师教的没什么两样,“很多人中学数学没学好,所以听不懂,其实只要认真预习了,就不会听天书了。”苏老师说,他所做的不过是将中学数学的内容又让大家重拾了一遍。
除了数学教得好,苏老师的歌声也是浙大一绝,而且他的歌声不必等到各种晚会,只要在课堂上就能听得到,《敢问路在何方》、《莫斯科郊外的夜晚》这些都是苏老师的拿手曲目,“一般快到期末了,要和大家分别了,我就要高唱一曲。”苏老师说,其实他的课堂也没有什么魔力,只不过他想了许多方法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唱歌就是其中一种。
此外,苏老师还是个“情感顾问”,但凡是感情上的事,他总能往数学上扯,而数学的一些专业术语,居然也能用爱情故事来解释。
“当你喜欢一个人,他的一点变化你都看在眼里,别人都变成了常数,TA才是唯一变量。”这是在讲解偏导函数;一位女生发来感情问题,苏老师的回复也颇具特色:“你如果用数学的思想,就不应当这么直白,应当先和他认识,然后在一起学习,等到毕业,已取极限——领结婚证,就成一家人了。这就像在数学上,取近似,越来越无限地接近,最后取极限就得到了精确值。所谓的逼近理论。”
在苏老师的课堂上,你总是可以看到一些与这个在浙大教书就教了27年的人,年龄不符的事。
一年发1万多条微博给学生答疑解惑
1000多度近视的“矿爷”,是个“微博控”
大学课堂不似中学,没有给学生们太多答疑时间,而缺少解惑的高数就像是蒙上了一层面纱,将好不容易与学生拉近的距离又刻意疏远了一些。
从去年2月底开始,苏老师专门开设了一个微博给学生答疑。
解题遇到困难了,把题目拍下来发给苏老师,滴滴滴,用不了一会,苏老师就有回复了。不过,苏老师从不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点到为止,有时还配上一句时髦的“接下来,你懂得”。他说,学生们都很聪明,往往一点即通。
短短一年时间,苏老师就发了11600多条微博,平均一天要解决15个左右的问题,考前复习高峰期大约要回复100多条。
渐渐的,这个专门给学生数学答疑的微博名气也越来越大,除了有浙大的学生,甚至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都会发微博向苏老师求助。有时候,苏老师也会把机会让给喜欢数学的学生们,转发题目加上一句“谁来解答这个问题呢”引得不少数学高手竞相出主意,积极性大增。
苏老师喜欢用微博更胜于其他新媒体,他说,在这个公开的平台上,谁都可以提问,谁也都可以回答,“就像一道题目有许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许多学生会在回复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路,而有的学生犯了一些典型错误,我回答了,大家也都看得到。”
不过,苏老师却有着1000多度的高度近视,平时医生就嘱咐他少接触电子产品。如今,苏老师基本上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在微博答疑上,有时候连他自己都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哎呀,我老啦,以前他们叫我矿叔,现在叫我矿爷,再过个几年我就改叫矿渣啦。”
说归说,昨天是中秋节,苏老师的微博也没有停下来。如果你也碰到了数学上的难题,可以上微博@浙江大学苏德矿求助哦!
新闻助读
百万“心平奖教金”的由来
2011年的教师节,浙江大学宣布设立由浙大校友段永平和夫人刘昕捐资设立的“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以此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树立业务精湛、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典范。这是段永平校友回母校参加2011届毕业典礼期间确定的意向,他本人对于这一奖项的设立特别用心。
段永平说,设立奖教金是值得做并且是他非常愿意做的一件事,大学要尽一切力量褒扬优秀的师德师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该奖分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每人100万元人民币)、心平教学贡献奖(每人10万元人民币)及心平教学贡献提名奖(每人5万元人民币)三类。
去年,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姚缨英、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张振跃分获“心平杰出教学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