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首页 > 新闻 > 陕西 > 西安新闻 > 正文

秦陵博物院推出“真彩秦俑”展 37件彩俑集中亮相

西安新闻 作者:周艳涛 2014-09-29 06:29:43
[摘要]2200年前,秦始皇的工匠们在塑造兵马俑后,将这些“武士、战马”打扮得色彩斑斓,整个兵马俑也因遍身施彩而鲜活生动。

862978.jpg

  展出的37件(组)文物,包括彩绘俑、俑头、陶片、遗迹等,这是秦兵马俑发现40年的彩绘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文物系首度集中向公众展示。华商报记者 赵航 摄

  秦俑用了几种颜色?

  施彩时,工匠们在兵马俑身体裸露的部分如面部、手足、四肢等涂上粉红色,与人体的本色基本一致;头发、眉毛、胡须、眼珠等涂上黑色。在衣着不同的部位有红、绿、黑、白、蓝、紫、黄、粉8种颜色共近20种色调,经过检测,有12种不同颜料,其中大多数为天然的矿物质,还有少数为合成物。比如“中国紫”和“铅白”、“铅丹”均被认为是人工制造。

  秦俑咋做到“千人千面”?

  工匠们为秦俑塑造五官时,十分注意五官之间的相互契合,不少秦俑的面部不仅刻画出栩栩如生的表情纹以及肌肉的紧张状态等,还刻画出五官之间的相互牵引与制衡。秦俑头像的塑造是先用范模做出初胎,然后进行面部细微刻画,这样既可提高效率,又便于“统一性”与“个性”的同时呈现。从秦俑面部特征的多样性可知,当时所用范模是很多的,但即使是同一范模制造出来的头像,也要经过制造者对其五官、胡须及颜面进行再度创作而成,使其面相和表情不至于雷同。最后再在形象、表情各异的俑头上施以彩绘,变幻出“千人千面兵马俑”。

  为何秦俑彩绘大多消失?

  秦陵博物院文保专家夏寅说,彩绘陶俑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且俑坑历史上曾经遭受过火焚、塌陷、洪水浸泡等,因此,绝大多数陶俑身上的彩绘已大部分脱落,仅存残迹,只有极少数陶俑身上的彩绘相对保存较好。此外,兵马俑长期埋藏于潮湿的填土中,地下有害因素对彩绘造成的侵蚀也相当严重,致使生漆底层老化严重,失去了对陶质基础的原有粘附力,颜料层也变得很松散。而彩绘层与填土之间的粘接力却较为牢固,在彩绘表面形成淤泥层。因此,陶俑在出土时,身上的彩绘极易出现分层和脱落现象,大部分粘在了与其接触的填土上。出土后残留在兵马俑上的彩绘,离开了地下湿度充分的保存环境,失水现象非常严重。当饱水的漆层开始干涸并出现裂缝时,变形就会随之出现。漆层在干燥的过程中,底层剧烈收缩并严重起翘卷曲,从而导致整个彩绘层与陶俑本体的脱离,这便是造成秦俑彩绘脱落的主要原因。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秦俑

上一篇:因KTV调酒壶起争执 保安用辣椒水喷客人被行拘 下一篇:小两口大唐西市停车场找车花了一个半小时

表达看法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