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的37件(组)文物,包括彩绘俑、俑头、陶片、遗迹等,这是秦兵马俑发现40年的彩绘研究成果,其中大部分文物系首度集中向公众展示。华商报记者 赵航 摄
“回贴”如何让色彩复原?
自兵马俑发掘开始,对于兵马俑彩绘的保护与研究就一直在持续。如今,专家们又掌握一门新科技“回贴”。所谓“回贴”,是指将剥落并混在土中的颜色从土壤中分解出来,并粘回兵马俑身上。夏寅说,在此次展出的高级军吏俑上,就用了这种技术给其“回贴”了腰带。
未解之谜
神秘“中国紫”咋研制运用?
在陶俑身上残存的彩绘颜色中,专家发现了“中国紫”(又称“汉紫”),这种颜料一直应用至汉末(公元220年)。“中国紫”是人工制造的硅酸铜钡,目前在自然界中还未发现,而秦俑是现在知道的有确切出土地点和年代最早使用它的实物。
据了解,1992年科学家第一次从汉朝的俑器上发现了硅酸铜钡,便称之为“汉紫”,之后又发现其在秦兵马俑身上被大量使用,所以现在普遍将其称做“中国紫”。而这种神秘的“中国紫”,在当时是如何研制运用的还是谜。
秦人尚黑秦俑为何色彩斑斓?
在展览现场,有两个考古专家复原的秦俑,身上的颜色十分鲜亮,大红大绿大紫。
秦人尚黑,为何秦俑会色彩斑斓呢?这仍是个谜。
华商报记者周艳涛
编辑:刘超
相关热词搜索: 秦俑
上一篇:因KTV调酒壶起争执 保安用辣椒水喷客人被行拘 下一篇:小两口大唐西市停车场找车花了一个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