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
“人生若只如初见,那该有多好,事到如今,我只能很苍白地说,对不起”,今年3月14日林森浩曾手写道歉信,希望通过代理律师转交给黄洋的父母,但得到的确是黄洋父亲的拒绝。
黄洋父亲 黄国强:
信里面还不是真诚,还是说是开玩笑的,一直在为他的罪行狡辩,我不接受他的道歉。
解说:
一审宣判一个月后,复旦学生将一份关于不要判林森浩同学死刑请求信,递交网上海市高院,随后又寄出学生签名的声明书,并附带了部分学生的学生证复印件。请求信写到,林本人必须痛彻心肺地忏悔,如果得以生存,应以一切办法为受害者父母尽孝赎罪,复旦学生同时恳切表示,我们愿意代黄洋尽孝,尽一切力量帮助他的父母,而面对复旦同学的求情,黄洋的父亲依然表示不能接受。
黄洋父亲 黄国强:
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来进行判决,不应该受其他的什么左右,来求情就给改判,这个我们是不能行的,不能答应的。
解说:
几天前赶来参加二审的林森浩的父亲抵达上海,与十个月前相比,林父瘦了一圈,他说一审判决后,他找到黄洋父母在上海的暂住地,去当面道歉被拒绝,之后又两次前往四川自贡黄洋的老家去道歉,但是都没能和黄洋的父母见上面。
林森浩父亲 林尊耀:
他总是拒绝,也不听电话,也不怎么,后来我没办法,就去买了点东西到黄洋的坟上敬一点香。
解说:
黄洋的父母说他知道林父两次来过四川,但他不想见对方。
黄洋父亲 黄国强 :
一审判决过后,他的家人还来假惺惺的道歉,为了在二审的时候,为他儿子减轻罪。
解说:
黄洋的代理律师刘春雷也表示,不希望看到判决受到舆论影响。
刘春雷:
你要求情也好,你找一百个人,上千个人。如果站在黄洋他父母的角度,他也可以找一百个人,更多人,上万个人啊。那这样的话,大家还是回到法律本身,这事情该怎么判就怎么判,就别受这方面因素的干扰嘛。
主持人:
在今年一审的时候,林森浩是被判处死刑的,在之后他给黄洋的父母写了一封亲笔信,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信,这还是写的相当多的,两页,接近两页半的,而且写了还算比较整齐。我们来看这里的内容“从后果来说,一命抵一命,法院判我死刑,也不为过,但我真不是故意的。”我们再来看当初他说他没有勇气,就是住院的时候,最后这段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甚至梦想着以后通过亲手的劳动对你们进行实际的补偿”,因为这封信他是写给黄洋父母的,“为你们尽孝,希望你们来安详晚年”,这是他手写这封信的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一下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的院长曲新久,曲院长,您好。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曲新久:
您好。
主持人:
您觉得他100多同学写的这种求情信,包括他给黄洋父母写的这样一个道歉信,会给司法的判决起什么作用吗?
曲新久:
因为这是案件发生之后的一个事情,不会起多大的作用,像100个同学联名信,它相当于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一个姿势,那么法院可能会关注一下,但是不会对判决有什么大的影响。
主持人:
曲教授,另外还有一点,有好多人也会说,如果要是事刚出来的时候,比如说林森浩的父母就很快地去向黄洋的父母道歉,然后争得对方的原谅,的确,黄洋的父母发生了变化,公开表扬了希望宽容对待林森浩,法院会接纳这样的意见,因此会免死吗?
曲新久:
应该讲如果被害人对被告人的犯罪行为形成一定的谅解的话,当然对量刑,特别像死刑判决是有相当影响力的,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像类似的案件当中,其实被告人想求得被害人的谅解是相当困难的一例案件,因为他们的关系是比较密切的一对,就说是同学之间,越是亲密的人,包括一些杀害父母的案件来讲,他们也许还有一定的机会,像同学这种关系其实取得谅解也是相当困难。
主持人:
还有一种,我认为可能近似于一种误解了,或者说这种求情,有的时候还不一定起正作用,觉得林森浩这大学生,受高等教育,他将来如果认真的忏悔了,还能奉献,应该免他一死,这种说法在司法上是不会去接受的吧?
编辑:白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