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重庆某报以《孝德课感恩,9岁女生跪求爸爸原谅》为题,报道了重庆云阳县安普乡小学举办“关爱明天——感恩励志思想道德教育大会”。这标题就源自于大会现场的一个情景,“‘爸爸,我错了,请你原谅我!’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生连喊9遍,‘扑通’一下跪在父亲面前表示,以后会好好待父亲,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样绘声绘色的描写,大有促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报道接着宣称现场的1000多人中,许多人感动得流泪的说法,大约也并非虚夸。然而如果认真冷静地看待这一场景,就不难让人心生疑问,究竟做了什么事情,事态严重到何等程度,经历了怎样的激励,一个9岁孩子感情才能如此一发不可收拾,以至于要当众下跪,乞怜之话要说9遍?
亏得报道还算务实,用事实给出了答案:原来,前几日中午,这位女孩放学回家,父母让她去菜地摘些菜。但她和小伙伴在家看电视,把事情忘记了。晚上,她不满父亲的数落并顶了嘴。父亲一怒之下就赏了她一巴掌。为这事,父女俩就怄上气,一直互不搭理。
摘录报道至此,立即就给我一种“播下的是龙种,却收获了跳蚤”的怪诞感觉。我总算理解了为何有网友在报道后面写下“仿佛吞了一只苍蝇”的狠话作为留言和评论。的确,这事跟孝德孝道之类的东西实在是扯不上什么关系。从特别重视忠孝礼义传统着眼,孝道乃是千秋大义,而年幼无知的孩子与大人怄气,只是鸡零狗碎家庭琐事,纯属小节。用小节衡量大义,贸然印证孝道的重要,并当成孝德课的成效,如果不是愚昧无知的儿戏,那多半是刻意的嘲弄,甚至可以视为是一种亵渎。而以现代文明所提倡的新风尚看,在这件事情中,应该受到质疑的绝非孩子,而是动手打人的父亲。众所周知,体罚虐待儿童,有家庭暴力的嫌疑,如果属实并产生了不良后果,不仅要遭到道德谴责,还应该接受法律的制裁。
跳出这个匪夷所思的情节之外,考察一番事情的来龙去脉,则不难发现,这件事其实是社会心理学所称的典型的广场效应的新范本——社会心理学原理认为,人群在公开场合聚集,人们往往会表现出与日常生活大相径庭甚至完全相反的言行。而在这种广场效应导致的心理因素影响之下,现场群体道德水平比个人道德更低下。具体到此事上,这位9岁孩子的言行以及现场其他人的表现,则显然都是现场演讲者利用广场效应,蛊惑、煽情和操控的结果。
随之而来的另一面是,整个事态就有了违背常识,且让人为之瞠目的混乱的逻辑和不当的价值观。报道称,“该校地处山区,超过9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隔代教育,缺少父爱和母爱,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叛逆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并养成不良习惯。为此,学校开办了一堂特殊的‘孝德’课,请来了西部教育促进会的老师,对学生、家长、老师进行感恩励志教育。”
基于报道披露的这些事实,有必要梳理和澄清如下常识:首先,留守儿童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归咎于孩子及其父母;其次,父爱母爱具有不可替代独特性,并非感恩励志教育可以弥补。从科学角度而言,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并非孝德课能承担和完成的任务。其三,一方面,儿童如上所述遭受了各种不同程度伤害,另一方面,却将受害者汇集一堂教育和要求他们感恩——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可见,严重的问题不是教育儿童,而是教育成人。应该要求这些唱孝德高调的人,具备起码的平等意识,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尊重儿童的权益,率先在言行上体现公平正义这一现代文明的价值。在此基础之上,孝德所诉求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庭责任感,也就不难在儿童身上蓬勃而生了。 (令狐补充知名网评人)
编辑:温磊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详细>>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详细>>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详细>>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