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7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猎头选干部”如何才不成“噱头”?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2-11-27 03:53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近日媒体报道,苏州市委组织部5年前曾两次通过猎头公司选拔7名市管领导干部,在全国开创了聘请猎头公司参与领导干部选拔的先例。此后,苏州陆续采用这种方式选拔干部共21名,分布在城建、规划、财政、金融等多个部门,最高职位为副处级。(11月26日《南方都市报》)

  既然要“不拘一格降人才”,选拔领导干部,要说也不必太过循规蹈矩。事实上,对于现有的公务员选聘制度的不透明与封闭性,其实不乏质疑与诟病。而由于领导干部的选拔更多成了关门说话的内部事务,不仅选拔范围的限制可能将真正的人才挡在门外,甚至极有可能因为缺乏有效的竞争,而使得选拔沦为过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选拔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引入“猎头”,也就不失为开门选才与透明化选才的有益尝试。既然企业的高层甚至首席运营官,都不乏通过“猎头”来最终锁定,作为用人单位的公务机关,如何选拔到最为合适,最能胜任的领导干部,要说也不妨善用市场化的分工手段,将锁定候选人才的环节,交给更加专业的“猎头”来做。领导干部的选拔会否因此而改头换面,会否有更多更合适的人才通过“猎头”脱颖而出,要说也值得期待。

  不过,“猎聘”干部,固然从形式上来看不乏新颖,但是,“猎聘”干部是否真的意味着机关人才选拔的不拘一格,又是否意味着机关人才选拔也将走市场化之路,的确也有些过于乐观。事实上,引入“猎头”仅仅是用人的一种形式而已,“猎头”真正的功效也仅止于为用人单位推荐人选,最终的选人标准,最后的用人决定权,仍然牢牢掌握在用人单位的手中。既然如此,假如用人机制本身不变,仅仅是候选人的推荐有了新的途径和方式,所谓招聘的公开透明,其实还无从谈起。指望引入“猎头”来改变领导干部选拔的封闭性,自然也只能是徒具形式,甚至一厢情愿。

  从这个意义上说,“猎头”固然是人才市场化的产物,但在招聘流程中引入“猎头”,与人才招聘的市场化却并不能简单的同日而语,假如选才标准与相关流程仍然是关起门来,黑箱操作,那么“猎头”其实不过是“噱头”。而唯有机关干部的选拔标准和流程本身公开透明了,“猎头”才不会成为摆设,更不会成为日后追究干部选拔失误责任时的“替罪羊”。 武洁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