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踩踏事故背后的“社会互害”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3-02 08:01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2月27日,湖北老河口一小学发生踩踏事故,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时间还没过去一周,围绕这件事,已经挖出了太多的细节。这些细节,都在证明,踩踏事故总是难以遏止,背后存在着一种可怕的“社会互害”。

  对这起事故,老河口方面一开始称,“刚刚开学,学生比较兴奋”。事件并不这么简单,现在,这家小学暴露出来的问题与隐患,让人看到那张很容易被推倒造成踩踏事故的“多米诺骨牌”,其实无处不在。

  3月1日,新京报报道说,学生宿舍没有厕所,内急可能是导致当时加剧拥堵的原因之一;学校在没有厕所等基础设施情况下锁闭宿舍楼唯一出入口,是考虑治安问题,之前有社会人员趁夜潜入6年级女生宿舍,还钻进女生被窝;家长称有教师体罚迟到学生,这可能也是导致拥堵的原因之一;老师称被刑拘校长管理有问题,不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每天都要打扫几次卫生,目的是来给视察的领导留下好印象;据反映,事故发生的头天晚上部分老师喝多了,造成第二天早上值班老师未能按时起床开门……

  还可以继续列举出很多问题,它们都是“可能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人不应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孩子却一次又一次倒在踩踏的血泊中。校园踩踏事故,无异于未成年人的矿难。这样的非正常死亡带来的锐痛,是生命难以承受之重。而一声“地震了”的谎言,一句“鬼来了”的嬉闹,一次兴奋的调皮,竟然都可能导致踩踏事故,这显然又是生命不应承受之轻。

  这种残酷的轻重对比,归根结底,也就是制度失灵,权利无存;权力有病,百姓遭殃;大人有病,孩子吃药。

  在中国,校园安全立法,目前几近是空白地带。尽管也有一些有关校园安全保障的地方性制度规定,但层级太低,内容缺失,可操作性不足,弹性空间太大,根本没有多少约束力;校园基础设施与管理问题,随时可以损害到学生的权利与尊严,比如,在这家小学,学生连上厕所都成问题,这哪里还有起码的人性尊重与人文精神;校长只看重教育政绩形象,老师体罚学生现象始终得不到约束,这一切,都让校园安全危机无处不在。

  现在,这起踩踏事故死难学生每人获赔48万,学校的校长、政教主任、生活老师涉嫌渎职、玩忽职守罪,依法被检察机关刑拘。生命无价,赔偿不过是一次数字争议;必须问责,但问责能否承担治理踩踏事故的根本?就像一次次矿难一次次发生,不断有官员跟着栽倒,但是,类似的悲剧却依然发生。

  校园踩踏事件的原因,不是孤立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的,是根植在整个社会系统内部,是社会秩序失守与文明不彰种下的恶。被问责的有权力,有教师。一些公权力,对价值缺少坚持,对规则缺少尊重,对人性缺少关怀。学校教育存在权力腐败,过度逐利化,哪会去管教学楼的质量如何,哪会去管楼梯有多窄?于是,建立在政绩与利益基础上的校园安全,无比松垮与脆弱,一碰就断,一击就溃。事实上,踩踏事件仅仅发生在校园吗?显然不是,在中国,一次灯会,一场促销,都能引发一场踩踏的血案。这实际说明,当整个社会生态系统出了问题,我们所有人都可能被包裹在一张“社会互害”的网络中,到最后,谁都不会是永远的幸运者。

  (单士兵时事评论员)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