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3月02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让自家的屋顶会“赚钱”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3-02 08:02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居民或可利用自家屋顶“赚钱”了。国家电网公司近日发布工作意见称,对于普通用户自建发电设施所产生的太阳能、风电等清洁能源,公司将按国家规定电价予以全额收购。

  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国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但近年来以光伏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却陷入供大于求的困境之中。就此而言,居民自建、自用、可售清洁能源模式的开闸,有助于激活国内需求市场,带动新能源产业进入良性发展轨迹。当然,这一绿色工程的顺利推进还需要在经济补贴力度、并网技术改进等核心环节多做考量。

  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国际潮流,各国都在积极探索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取代传统能耗的有效途径。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国内光伏产业借助财政大力扶持走上了“快车道”。历经数年大跃进式的发展,光伏产业在为地方经济带来一时提振效应之后,产能严重过剩的弊病也凸显出来。其实,所谓的“过剩”是相对而言的:由于光伏发电上网成本高企、并网技术滞后等现实问题,致使国内市场仅能消化不到5%的产量,大批光伏制造产品不得不寻求向海外市场延展,70%左右的产量需要靠欧洲市场吸纳。近期受到欧债危机等负面因素影响,中国光伏产品正面临销售无路的尴尬。然而,如若从全面替代传统煤炭发电的角度看,目前国内的光伏发电无论如何也谈不上“供过于求”。恰因此,国内消费瓶颈的打开,对理顺光伏等新能源发电产业链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就此而言,国家电网提出向居民自建发电设施回购清洁能源的建议,正是借助了经济杠杆思维鼓励和倡导了新能源消费市场扩容,这一工作方向理当得到肯定。

  事实上,居民发电在自用之余还可“反向”卖给国家的做法在国外早有先例。美国曾推出“百万太阳能屋顶计划”,在这一政策框架下新泽西州居民被允许将自家屋顶安装的太阳能装置作为供电方向公共电网输电,而电力公司则需要无条件地全额收购。实践表明,已有许多居民利用太阳能多余发电为自己带来一笔可观的“卖电收入”。与之类似,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也规定:住户自给发电后可将余下电力销售给公共电网,由电网支付发电费用。受这一政策鼓励,在该国的“太阳能之都”弗莱堡,居民住宅铺满了太阳能电池板。粗略估算,一年下来当地每家住户依靠充足的太阳能发电平均获利1500欧元左右。

  可见,只要政策设计得当,利用开发清洁能源就可能成为一项“全民事业”。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居民自建发电设施的初始成本为三万元左右,此后还需为日常维护投入一定成本。虽然国家电网已表态称,不仅会按照国家标准收购居民自建设施的多余发电,而且还会发放一定国家补贴,但对于万元级的投入许多居民仍表示需仔细算一笔“经济账”。所以,在反向收购清洁能源发电工作的推进中,决策者须对收购与补贴标准、具体气候条件、发电设施品质保障等因素作出全面、科学的量夺,因时、因地制宜,切不可一概而论。除了经济方面的可行性,深入挖掘清洁能源利用市场的另一关键环节就是技术突围。以光伏发电分布式接入为例,这种方式将会改变传统煤炭发电配电网形态,对保障电流质量、维护电压频率稳定等均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在各层面实现系统对接。唯有技术水平得到适时跟进,大量沉淀的光伏产品才可能获得规模释放的承接途径,使用成本也才可能因此实现实质性下调。

  可以试想的是,一旦许多居民实现了自家的屋顶“会赚钱”,那么也意味着政策叩响了国内清洁能源消费扩容的大门。 (马红漫经济学博士)

编辑:曹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