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06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陕西开放力:文化资源转变为文化资本(图)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4-06 15:34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肖云儒 本报记者 陈团结 摄

  我们谈陕西的开放力,其实在古代,陕西这片土地上就一直具有开放性。先秦时期不去讨论,仅秦在人才使用上就很有说服力。秦朝的重臣都是外省人,如蒙恬、商鞅、李斯。秦之后的汉,是把我们这个民族的开放的内部实践,转换为国际视野。张骞,让中国第一次成为世界的中国,也让世界第一次成为容纳了不可忽略中国的世界。唐更不用说。

  所有传统的开放,我在七八年前《华商报》的专栏上曾说过陕西人的“十好”,历数陕西人的毛病,其中有一条“好自闭”。陕西有周、秦、汉、唐这样开放传统,为什么还要说陕西“好自闭”呢?从理论上来讲,所有的这种开放,都建立在原始的、朴素的农业活动中。这种开放,是一个道德、人格意义上的思想开放,遇到谈得来的它就开放,遇到不开放的人,它就不开放,不是市场的开放。而我们现在所提的开放力,是现代市场经济或者再加一个现代世界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开放力,在这个开放力的衡量标准下来看陕西的开放力,应该在全国是滞后的。

  滞后有几个方面,首先,姿态阻碍了陕西人的开放,动辄就是周秦汉唐的姿态谈话。曾有一个陕西学者说,我们陕西人是给中华民族制造“爷”的。这样一种心态你想开放吗?你永远觉得比人家高,人家会在你面前开放吗?所以,姿态决定了你能不能开放。陕西言必称周秦汉唐,使我痛心疾首。第二个从市场经济的观念来说,市场主体决定开放程度。说陕西是文化大省,我不同意这个说法,陕西只能说是文化资源大省,但是这个资源能不能转换为文化,尚不知道。曾有一位官员质疑:陕西不能叫文化大省,中国还有文化大省吗?我说怎么就没有,深圳拿巴黎的、伦敦的、纽约的、也包括我们的兵马俑这些资源弄了个景点,拿我们的资源到它那去赚钱。当时秦始皇兵马俑有一个演出,在陕西难以为继,但把一个小分队开到那里,陕西的兵马俑养活了。

  这个启示是,资源主体要转变为资本主体。最能流动的是资本,市场一定要是资本主体。资本是没有国界的,只有让我们的市场主体由产品主体、资源主体提升为资本主体以后,我们就真正开放了。

  商品经济天然是开放的,因为商品就是交换,你有的我没有,我有的你没有,咱们两人一换,这本来就是开放。因此,我们原来认为商品只是物质产品交换,其实商品也有个内涵,也是精神产品的交换,精神产品的互通有无,扩大视野,通过这个交换产生更高平台的智力开发,所以主体不变不行。

  还有,我们需要研究,为什么唐以后就没有长安了?这才是更大的教训。也因此,唯有观念转变,陕西进入了现代市场平台上的开放力体系后,陕西的开放力才能得到些发挥。(本报记者张晶晶 根据3月31日《古都西安的文化和商业开放》沙龙谈话整理)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