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3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当李承鹏遇上赵白鸽:审视灾后慈善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4-23 06:1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雅安地震,救援的黄金72小时已然逐渐远去。尽管此时,芦山的余震仍在肆虐,救援的人群仍未放弃,青山中的生命线,依然繁忙。然而,从一开始,对灾区的募捐,就逐渐成为舆论的聚焦之处。企业,纷纷开始慷慨解囊;包括红十字、慈善总会在内的各种社会组织,亦开始向社会发出倡议,号

  召公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不过,无论是汶川还是雅安,捐款从来都没远离口水与是非。汶川地震中有关捐款的最大口水,是王石200万的“吝啬”与王老吉1个亿的“慷慨”。而今年,同样作为募捐主体,壹基金等民间公益组织和红十字会等官办公益组织,境遇却“冰火两重天”。地震首日,壹基金就获得了企业及个人高达数千万元的捐赠资金,红十字会的募捐微博,却获得了数以万计的骂声。

  有人说,壹基金的超强影响力,及红十字会的尴尬境地,其实是公众的一次“用脚投票”。原因很简单,因为一个郭美美,让红十字会及官办慈善体系,遭遇了空前的信任危机,所以,当雅安地震来临的时候,公众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民间公益组织,背后是公众希望自己所捐的爱心,能够委托专业人士替自己“尽尽心意”。所以,捐多少、怎么捐;谁来接受捐款,怎样接受捐款;接受之后如何使用,能否用好,就至关重要。

  而五年前的汶川地震,王石及王老吉受到的不同待遇,其实也反映的是“捐多少、怎么捐”的问题。甚至可以说,王石之所以遭遇猛烈批评,多少和一直弥漫在社会中的“逼捐”情绪息息相关。或者,说“逼捐”是不合适的,但无论如何,在万科的捐款问题上,公众是存有“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期待的。所以,即便万科后来追加一个亿参与灾后重建,舆论也似乎不大领情,也觉得不如加多宝直接拍出一亿现金“大气”。

  至于壹基金及红十字会的不同待遇,则反映的是公众对于善款使用的忧虑。无论是捐一块钱,还是捐一个亿,没有人愿意看到善款被挥霍的场景。于是,不管是直接深入灾区一线赈灾救济,还是选择壹基金等民间组织,其实都说明,在当下占据主导地位的官办慈善机制,出现了严重问题,使得公众不得不去另觅他途。

  除了抓人眼球的壹基金及红十字会,最近一两天,不少地方的学校、单位等组织,开始组织集体募捐。然而,如往昔一样,尽管集体募捐所能募集到的数额很可观,但争议却是不绝于耳。在这样的募捐中,最多的抱怨还是“老一套”,即,很多单位定级别、定金额捐款,每个人都必须严格照此执行,不捐也得捐,少捐多捐都不行,在根本上背离了“自愿”的慈善本意。同时,不但要组织浩大的有助宣传的公开捐款活动,还要将每个人的姓名与捐款金额,张榜公布。

  种种情况显示,在捐款这一普通人所能接触到的最惯常的救灾方式上,我们近几年来似乎并无长进。官办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急剧下降,善款去向依然朦朦胧胧;普通单位的募捐意识老套而陈旧,封闭而神秘……显然,这些募捐中的不良状况,极大地损伤了公众的爱心,有鉴于此,所有人——尤其是募捐组织者,必须得明白,当下的募捐体系,必须引入更为先进、更加公开透明的运行机制与意识。

  公众的爱心,从来都是摊派不来的。对于社会而言,一个好的慈善机制的运行,一种尊重且自愿的募捐行为,一个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的善款使用过程,比任何的捐款文件与私下的命令,其实更能激发个体的爱心与善举。不用说别的,此次雅安地震中,积极响应、快速行动的民间志愿者及公益组织,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汶川到雅安,在募捐及公益组织问题上,我们可谓有得有失。一方面,民间公益组织开始发力,民间慈善意识开始勃发;另一方面,官办公益组织却遭遇了巨大的信任危机,固有的募捐意识及组织能力,亟待刷新升级。同时,不管愿不愿意,有意无意间,壹基金等理念及机制相对先进的民间公益组织,被公众置于聚光灯下,与红十字会等官办机构,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对此,红十字会等传统公益组织,当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针对舆论的类比,壹基金发起人李连杰呼吁,“没有当年中国红十字会的支持就没有壹基金今天的独立和成长,要允许任何一个公益组织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技术选择的偏颇”,呼吁公众支持红十字会。虽然这样的观点,不同人给予了不同的反应。但无论如何,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种种原因,红十字会等官办公益组织,依然占据有非常庞大的优势,依然是公益领域非常重要的力量,所以,从中国慈善的美好未来考量,红十字会等官办公益组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可以说是所有人的共同期待。但是,能够“重生”的决定性因素,只在于红十字会等官办公益组织,能否真正吸纳现代慈善意识及运行机制,能否用事实扭转不良印象。

  媒体报道,在芦山灾区,红十字会坚定的批评者李承鹏,路遇了中国红十字总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李承鹏所募集到的救灾物资,在赵白鸽的帮助之下,送入了灾区。无疑,这样的个体的小细节,更应成为中国慈善的普遍场景,即,官办公益组织与民间公益,各有优势,互相配合,共同造福于社会。唯此,才能走出汶川之后的慈善泥沼,才有可能在雅安之后,创造一个更好的慈善未来。

  从汶川到雅安,地理距离很近;从汶川到雅安,时间距离是五年;从汶川到雅安,中国慈善却走了许久。真诚希望,这次雅安地震,能够重新开启中国慈善的新篇章,能够将公开透明打造为中国慈善最典型的特征。(曹旭刚)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