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4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震后重建 我们的7条建言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4-24 05:19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雅安地震救援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目前如何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包括心理上的家园已提上日程,这才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才是对遇难者最好的纪念。那些短暂的救援热情过后,需要我们把救灾的思维转换到灾后重建的思维。对于雅安灾区的灾后重建,针对媒体曾经报道的一些现象,谨慎提出如下建言:

  1不要把灾区当作“名利场”

  雅安地震以来,在爱心促使下,社会各界许多人自发进入灾区,谱写了很多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但也上演了一些不和谐的剧目,有些人把悲情的灾区当成卖弄的平台,上演着各种功利。有开发商借地震说事推销楼盘,有运营商打着寻找亲人的旗号传播吸费电话,有明星借赈灾名头去做广告促销……

  各种人物蜂拥而至、粉墨登场,灾区成了一些人表演的舞台,出尽了风头,赚足了眼球,至于救灾,只是个幌子,愚弄了民众的悲伤,糟蹋了人们的同情心。

  2让奇迹体现出奇迹的价值

  澳门特区政府援建的芦山县人民医院在地震中巍然屹立,成为一个奇迹。奇迹之所以成为奇迹,一定会有其存在的理由。据介绍,“楼坚强”只是其采用了不同于隔震技术的抗震结构而已。也就是说,资金、技术上都没有太多的障碍,障碍在于那些人为的因素,施工、审查、监管方面的问题。

  汶川、雅安这两次特大自然灾害,不管是时间跨度还是地理位置上都相距并不遥远,而相距甚远的是人们好了伤疤忘了痛的记忆。在这两次灾难中类似“楼坚强”的奇迹一再出现,而这些奇迹不是用来雷人的,从中找到可供借鉴的经验教训,才能体现奇迹应有的价值与意义。

  3总结会不要开成庆功会

  对于这样一场严重的自然灾难,在痛定思痛后,我们需要做总结的地方很多,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也很多。为什么在有的国家,像这样级别的地震损失很小,跟没事似的,为什么我们一震就稀里哗啦倒了一片?为什么我们总是震一次,碎一次;碎一次,哭一次……下次地震再来了,继续循环往复上演这些场景?

  会不能不开,但不能把一场肃穆的会开成热热闹闹的表彰会、庆功会。

  4莫用强捐消耗善心

  有了上次汶川地震的强迫式捐赠例子,人们没有理由不怀疑这次还会出现类似的强迫式、绑架式捐赠。在不给自己造成负担的同时,适可而止的捐赠,是对慈善事业的强力支持。那些打着爱心旗号、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或者以公权的名义,不用商量,说多少就得捐多少,反而会伤了人们行善的积极性,进而对捐赠产生厌恶心理。

  因此,捐赠应尊重人们的意愿,不要把捐赠数目与工作单位、职级挂起钩来,要培养人们的慈善意识,而不是消耗善心。

  5善款使用要经得起监督

  对于像陈光标那样,直接发到受灾群众手中的钱,我们不用担心其去向。但是对于那些慈善组织收到的捐款,应该及时公布收支情况,要明里来明里去,让每一笔钱都有一个明确的走向,相关部门或独立机构应该进行跟踪监督审计。不要让来之不易的善款成为某些人的囊中之物,想买豪车就买豪车,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同时,那些社会各界的捐赠物资,也应该及时分发给那些急需的受灾群众,不要像上次的汶川地震那样,一些救灾物资闲置过久,最后甚至发霉变质变成一堆垃圾。

  6宣传救灾英雄不要掺杂使假

  矫情的说教只能赚取廉价的眼泪,换不来真诚的感动。从雅安地震开始到现在,已经陆续出现了不少解放军官兵、消防救援人员及一些普通民众感人肺腑的故事。这些事迹需要宣传,精神需要弘扬,这是毫无疑义的。

  在宣传英雄模范之时,切忌对英雄进行无节制的拔高。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拔高的英雄随时会“掉底露馅”的。有些媒体因为观念的陈旧、技巧的拙劣,往往把本来很感人的事迹添油加醋,这不但无益于世道人心,也是对英雄的变相羞辱。

  7如何培养民间力量

  雅安地震最为突出的一个情况,就是民间救援力量的突起。这里面也不排除有人是抱着看热闹、满足好奇心的目的。但不能因此就对民间救援持怀疑的态度,打压他们的热情。

  民间救援力量也确实存在着经验不足、进退失序的现象。这恰恰说明我们对民间救援力量缺乏一定的引导,因此需要有关部门平时就对民间救援组织给予一定的指导、培训,让他们能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实战能力,成为以政府为主的救灾力量的最大帮手。(田德政)

编辑:赵萌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