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5月05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发泡餐具解禁 何以民声鼎沸?(图)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5-05 08:15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漫画/张永文

  从高温有毒到符合标准、从环境污染到可回收利用……在争议声中,禁了14年的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重出江湖”:国家发改委将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淘汰类目录中删除。5月1日起,发泡餐具在中国再次合法化,但发泡餐具的安全、污染等关键问题仍令公众感到疑惑和担忧……

  缺乏民意支持的发泡餐具何以轻易解禁

  ■ 李红军

  国家发改委一纸号令,发泡餐具就从“违法”逆转成了“合法”。据国家发改委称,之前征求了环保部等多个部门的意见以及协会、专家的意见,各方达成了一致意见。由此不难看出,坊间的意见和声音被漠视了。

  我们知道,发泡餐具多为普通老百姓使用,但对于发泡餐具的毒性问题,目前是各执一词,莫衷一是。特别是白色污染和高温使用不当易产生有毒物质,恰恰是发泡餐具14年前被禁的主要原因。然而,此次解禁理由中却全然没有明确提及安全性问题。可是,食品安全关乎公众健康,在这个问题上岂能马虎从事?

  没有广泛地听取民意,只是听取了环保部门、专家、协会的意见就轻易地“解禁”,个中原委颇耐人寻味。发改委与中国塑料协会有无某种默契?是否从中进行了“暗箱操作”?是否有“利益共享”之嫌?这些都值得人们追问。

  这些年我们国家经历了太多的食品安全事件,三聚氰胺、苏丹红、毒大米、地沟油……每一个公共食品安全事件都令人们“伤不起”。现在,在缺乏民意支持的情况下,发泡餐具轻易地解禁,于情于理于法都有点说不过去。公众期待发改委在广泛听取民意的基础上,早日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以消弭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和担忧。

  有多少“国标”是生产者自定规则?

  ■ 马涤明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高发,行政监管首先被推到千夫所指的境地;并且很多事实也证明,监管不作为、官商关系暧昧是造成很多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伴随这种现象“走红”的一个词语叫“商业公关”。曾有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在看似严谨的审批制度背后,存在着以代理机构为中介的灰色甚至非法利益链条。一些人专门负责“编材料”、“卖批文”、“贿评委”,使得审批之门洞开。近日再有媒体爆料称,禁了14年的发泡餐具一朝解禁,商业公关功不可没,且有450万元的公关费用协议被曝光。

  公关路径或各有不同,但潜规则应该是相似的。资本因素的影响领域及力度越来越不可低估,而这种影响力越大、越广泛,规则秩序的问题也越令人忧虑。

  发泡餐具放得开更要管得住

  ■ 毛旭松

  民众对解禁忧心忡忡,既担心“白色污染”卷土重来,更担心安全性。为打消民众疑虑,发改委给出5条解禁理由:一是其符合国家食品包装用具相关标准;二是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三是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四是可以节约石油资源;五是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笔者认为几个理由值得商榷。

  其一、“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在使用”。言下之意,一次性发泡餐具不仅符合国内标准甚至也跟国际接轨。国际标准不是不可以借鉴,怕就怕选择性借鉴,于我有用就拉来国际标准,于我没用就高呼中国特色。退一步讲,即便欧美等国在一直生产和使用,也要看到人家是如何管理发泡餐具的。遗憾的是,有专家测算,我国的发泡餐具现有的工艺水平落后国外20年。

  其二、“使用后可以回收再利用”,这只是听上去很美罢了,君不见垃圾分类推广多年啥效果?一句话,回收利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其三、“社会环境已经发生变化”,14年后,人们的素质确实有了普遍提高,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也大幅减少,但谁能拍胸脯保证白色污染不会卷土重来?时隔14年,发泡餐具依旧面临着如何降解、如何回收利用、如何避免环境污染的难题。

  现在,既然发泡餐具已经解禁,那么科学的行业准入标准、有效的行业监管和健全的回收利用制度必须建立。一次性发泡餐具的回归不应该是一个“裸归”,应该是一个让消费者放心的回归,让环境不受伤害的回归。

  消费抵制是对解禁的最好回应

  ■ 堂吉伟德

  对于公众来说,“白色污染”其实并非问题的关键。公众关心的是,一次性发泡餐具究竟有没有安全性,对身体是否构成伤害。很显然,相比于环境污染的风险,有没有健康风险,需要卫生、疾控等专业和权威的部门给予说明。如此,解禁才有正当性和合理性,也才会获得外界的理解和支持。

  曾经的“白色垃圾”,14年之后居然实现了华丽的转身,加上400多万元“公关费”的坊间传闻,都让解禁的理由显得如此苍白又如此突兀,以至于让人有猝不及防的感觉。现在,“各地商家恢复使用的热情不高”,对于希望复制当初“盛景”和“钱途”的商家和协会来说,他们不得不面临被公众抛弃的结局,如意算盘落空。虽然民意未能左右商业的盘算,以及权力的价值取向,但消费者至少可以做到自保并发挥作用,让无视公共利益的行为付出代价。

  很多事实说明,恩赐而来的权利保护与尊重极其脆弱,只有自我争取才能得到实现。一次性发泡餐具从用到禁再到用,其间的很多问题尚没有争论明白,相关方面便轻易解禁,究竟是公共利益重要,还是消费安全重要,在这场博弈中消费者必须发出自己的声音,并表现出明确的姿态。否则,今天可以为了安全而禁,到了明天又可能为利益而放,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达本身就是一道选择题。

  官方不禁民间禁,生产不禁消费禁,供给不禁需求禁,“一头担子不热”也就激活不起生产的冲动,也使禁与不禁就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很显然,消费抵制是对解禁的最好回应,也是公众对公共政策缺乏合理性最鲜明的态度,见证了民间意识的觉醒,这才是最可喜的进步。从这一点来说,一次性发泡餐具解禁反倒是对这种意识力的验证和促进。

编辑:白玫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