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7月31日 登录论坛 注册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择校费的政策逻辑和生活逻辑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3-07-09 05:13 http://news.hsw.cn 版权声明

  近日,西安市教育局明确表示,今年西安市所属高中招收择校生,依然延续往年的“三限政策”(限人数、限分数、限钱数),即,择校生比例不得高于招生计划的20%;择校生分数线控制在该校统招线下30分以内,且不得低于普通高中录取控制线;择校费最高不超过两万元。严格说来,西安在

  高中择校生问题上的相关意见,也并非“原创”,只是将省物价局、教育厅、财政厅,于2003年出台的陕价费调发〔2003〕36号文件精神,在不断地进行重申。因此,某种意义上而言,西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与规定,更像是一个包含了各级主管部门综合意见,且不断往复的“规定动作”。政策不调整,相关部门就必须贯彻执行,这点无可非议。不过,面对这一已经延续了十年的政策,坊间却难言欢颜:高中择校生问题上的“三限政策”,只能说明理论上应该怎么样,但实际情况却未必会依此执行。

  依照生活经验,两万元别说去读顶尖高中,就是那些稍微好一点的小学择校费,恐怕也比这个价码要高——全国各地无数次曝光的中小学择校费乱象,早已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很显然,在择校费问题上,政策逻辑与生活逻辑,明规则与潜规则,产生了极大的分歧;甚至,这种分歧已经到了无法弥合的地步,所以,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年一度地提要求、限钱数,但老百姓却鲜有人相信。那么,为什么还必须不断重复?或许,这种择校问题中的分歧,恰恰说明了推进教育公平的尴尬与无奈。

  惯常的认知中,都将教育资源不均衡,视为教育公平难以普及的“祸根”;但是,即便所有的学校都能够得到同样的经费,由于人文环境、历史渊源等因素,学校依然会有“高下”之分,学生家长依然会有择校的需求,差别仅在于需求的大小而已。因此,不管是主管部门还是学生家长,都必须明白,择校什么时候都不会消亡的。

  有鉴于此,现在的择校政策,其实亦是有意义的,毕竟,其承认了择校的现实性与合理性。不过,这样的政策要想真正有效果,除了需要严厉落实之外,亦需要给学校“松绑”。某种意义上,现在的教育体制,对于学校,管得过宽、过死,机制相对灵活的民办学校,尤其是优质民校,数量依然太少。

  此前,教育界有句“戏言”:要择校,找民校。事实上,不但是民办学校,现阶段的一些顶尖学校,也完全可以承担起自主办学、灵活招生的任务——与其在私底下偷偷摸摸地进行,不如将其纳入到公开且适合实际情况的规则中来;与其在潜规则中,留下足够的权力寻租空间,不如坦然地告诉大家,要么你凭才进来,要么你才略有不足,但可以用财补。不必担心有钱的学生会挤占了寒门才子的机会,学校的产品是人,没有优秀的毕业生,学校靠什么发展呢?

  事实上,常常被很多人忽略的是,每年的招生季节,不只是择校如火如荼,各个优秀高中四处“挖”高分考生的行为,亦是如火如荼,你允诺一万奖学金,我就允诺三万;你提供生活费,我还可以给家长解决工作……

  学校一边收钱招学生,另一边却甘愿付钱招学生,不管是收钱还是付钱,其实都是有道理的。遗憾的是,在相对固化的教育管理体制,这一切都是违规的,因此,所有的这一切,都只能以潜规则的形式进行,进而使得相对理想化的明规则,被一直“空挂”。

  说到底,要想真正能够治理择校,首先要加大投入,使得所有学校能够相对均衡;其次,要加强监管,让学校不敢违规;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要赋予学校足够的办学自主权、招生自主权,要坦然面对家长择校和学校择生的合理需求。唯有如此,或许才有全面纾解择校尴尬的可能。

编辑:王静

更多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