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沈阳多家银行对持多张信用卡者拒发新卡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新华网  2009-10-25 16:0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新华网10月25日报道 一直给人感觉“多多益善”的银行信用卡发行,突然出现180度大转折。10月22日,记者从沈城银行业获悉,多家银行开始对信用情况良好的新办卡用户说“不”,原因是:“您持有的信用卡太多了!”

  银行帮持卡人“数数儿”

  读者王女士日前告诉记者,她到一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办理信用卡时,因为已持有三张银行信用卡而遭拒。让她不解的是,自己的信用记录一直良好,从未有过欠款情况,而且信用卡持有数量多,正好说明自己的信用状况好,银行更应当放心发卡才是。怎么反倒拒绝了?

  无独有偶。近日,陆续有市民反映,到银行办理信用卡时,已持有的信用卡数量成了银行审核的内容之一。市民金先生给记者讲述了他的办卡经历:数月前,一家省内的城市商业银行到沈阳开分行,并发行信用卡。他对这家银行印象较好,就想办一张该行的信用卡。张先生分别向银行提供了工作证明、收入证明,以及已持有的两张信用卡的最近一期对账单。可是,等了半个多月后,金先生接到这家银行的电话通知:“您已持有他行信用卡2张,因此您的申请不被受理。”

  10月22日,记者以申请者的身份,分别向多家银行信用卡中心进行咨询,发现后期发卡审核环节,银行果然对信用卡申请人已持有的信用卡数量有一定的限制,超过这一限制,银行将拒绝发行新卡。在具体数量上,有的银行为3张,有的银行为2张,还有的银行视已持有信用卡累计授信金额和每月工资情况而定。

  担心有人“超能力”用卡

  最近几年,银行一直在信用卡市场上“跑马圈地”,甚至部分银行热衷于“以卡办卡”这种“挖墙脚”业务,即如果客户持有其他银行信用卡,可以放宽条件为其办理本行信用卡。如今,怎么银行的态度突然出现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一家总部在上海的商业银行辽宁地区信用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持卡人所持信用卡过多,一旦大额透支,将影响到还款能力,使银行出现风险。

  据了解,目前,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审核新卡时,都会查询申请人在其他银行的信用卡授信情况,并通过人民银行的征信中心查询申请人最近两年的信用卡使用情况。即使申请人信用状况良好,如果申请人在他行的综合授信较高,接近或超过还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银行都会将其列为风险关注类客户,拒绝发卡。此前,银监会也曾向各家银行发出通知,要求商业银行严格防范过度发卡造成的信用风险。

  银行回到“正道儿”上来

  易观国际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60%的持卡族拥有3张以上信用卡。上个月,本报曾报道,由于银行过去“大跃进”似的发卡,辽宁省内(不含大连)已产生了400万张左右的睡眠卡,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银行业人士认为,此次部分银行发卡态度的转变,对抑制睡眠卡的产生、避免资源的过度浪费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10月22日,记者同时从多家银行获悉,在新卡审核力度严格之后,银行将业务拓展重点转向了已持卡老客户的“正道儿”上来,通过推出多项活动,提高已发卡的使用效率。比如,兴业银行推出了刷卡满5000元赠50元手机话费充值卡、广发银行推出了刷卡积分抵消费折扣、招商银行推出了刷卡租车租一天送一天活动等等。

  一个人有几张卡合适?

  对于银行来说,发卡数量过多,而使用率不高,无疑增加运营成本,造成浪费。而对于个人来说,手里的银行卡过多,也不是好事,不但增加使用成本,而且容易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那么,对于普通市民来说,手里有几张卡比较合适呢?工商银行北市支行高级理财经理陈铁刚建议市民,持有三张银行卡即可,其中信用卡有一张就够用。

  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这三张银行卡可分为:工资卡—收支账户,理财卡—投资账户,信用卡—消费账户。使用工资卡支付个人和家庭生活中各项日常费用,理财卡购买基金、股票或者国债等理财产品,信用卡进行日常消费。

  他还提醒市民,虽然目前多数信用卡没有年费,使用成本看起来不高,但不要忽略其隐性成本,即个人信用成本,如果信用卡数量过多,一旦用卡后忘记还款,将直接影响个人信用情况。因此,信用卡不要持有过多,一张即可。(沈阳日报) (作者:刘洋)

 
 编辑:朱羽喆 来源:新华网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