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是我的亲人,我不信任他们 悲观的林大爷 这样活着,不如死去……
林大爷今年72岁了,一次脑血管发病后,他的左腿渐渐开始不听使唤,半年前,他住进了老年公寓。
林大爷脸上的笑容很少,说话声音也有些含糊,他一个人坐在房间里靠墙的一张小方桌旁,左手不时摩挲着不听使唤的左腿。他说:“我的两个小儿子在国外,大儿子把我送进了老年公寓。他好久没来看我了,就是想问我要钱的时候,才能过来一趟……”大爷喃喃说着。
“在这里吃得好吗?”大爷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说了句:“早饭的时候老是吃油条,吃油条对脑子不好,我去跟他们反映,可是没用。”
“我的腿不好,自己走路很费劲,我的床位是靠窗的那个床(屋里离厕所最远的床位),每次上厕所都得自己扶着床边、桌边、墙边过去,前几天我上厕所,自己没站稳,一下子坐在了地上,弄了一身脏……我自己用手捧了些水,把弄脏的身体冲了冲,然后穿着湿漉漉的衣裤,回到了床上……”
“这里费用也很高,一开始一个月收三千多元,大家都不满,就去反映,现在一个月收两千多元了。”
“那您在这一般都做点什么?”
“等死……”
林大爷起身,摸着床边一步一步向窗边移动,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记者想要上去搀扶他,他连连摆着手:“不麻烦你,不麻烦你。”
挪到窗边,他把手轻轻扶在窗台上,眺望着远方,然后缓缓退了几步,坐在床上,几分钟后他又站了起来,向窗外望去,然后又坐回床上……记者起先有所不解,后来才明白大爷是腿疼,不能长时间站立,需要坐下缓和一会儿才能再站一会儿。
“有的时候,真希望别人把我从这里推下去好了,这样活着,不如死去……”
乐观的傅大娘 小一点的衣服我都自己洗
从林大爷的房间出来,回味着他绝望的眼神和话语,内心一阵阵酸楚。不过,随后见到的傅大娘的笑容,让记者的心平和了许多。
傅大娘84岁,曾是一名纺织女工,在老年公寓住了三年了,女儿每个周末都会过来陪她,过一段时间会把她接回家住。
拉着记者的手,傅大娘一直在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脸上的皱纹绽放成了一朵花。
提起看护人员的照顾水平,大娘笑了笑说:“还行,他们三餐的时候过来,平常一般不过来。”
大娘的身子骨看上去还挺硬朗,她说自己在这还常常洗衣服。她凑到记者耳边说:“怕他们洗不干净,我洗不了的大衣服就让他们拿去洗了。”
被绑,难道就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在养老院的最终命运吗?椅子上这不到一平方米的活动空间束缚了他们的肉体,是不是也束缚了他们的灵魂和渴望?也许正如看护人员所说,“绑”已经成为了不少养老院照顾特殊老人的常用手段,他们的初衷是防止老人摔倒受伤,难道就没有更好的照顾方式可以取代拦在老人和外面世界之间的那一条粗布?这究竟缘于养老院的人手缺乏、照顾老人的态度敷衍还是其他因素?您的家人是否有类似遭遇,或许正在经营老人院的您也有话想说,欢迎大家拨打本报热线80889088参加讨论。文/图本报记者
◎康宁敬老院 空房还兼营小旅馆敬老院只有俩工作人员,忙啊 一个月交900块,老人生活基本靠自己
10月23日上午9点,记者来到康宁敬老院,敬老院并不大,只有300多平方米,位于四方区康宁路27号恩波小区内,四周被一片居民楼包围着,很安静。敬老院门口摆了一张圆桌子,放着四张椅子,旁边还有健身器材,但都成了晾衣、晾被的工具。
20位老人,就俩工作人员
一进门,就见一位阿姨在忙着扫地,擦桌子,还有一位老人坐在靠窗的椅子上,拿一张报纸在看,旁边放着一根手杖。大厅里很干净,也很整洁。
见记者进来,阿姨赶紧迎上前来,“你就是来当义工的大学生吧,真好!”“是的,有什么工作需要我做吗?”“我们这地方小,也没什么可干的,你就去陪老人唠唠嗑吧。”说着,阿姨朝旁边的老人大声喊道:“这是来当义工的大学生,你就让他扶你出去走走?”老人耳朵有点不好使,摆了摆手说:“不用了。”
记者在老人身边坐下,旁边的阿姨又埋头打扫起卫生来。老人姓隋,今年80多岁了,穿一件小花褂,显得很有精神,记者向隋老太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刚才打扫卫生的阿姨就是院长李女士,记者从隋老太处了解到,这敬老院住了只有20位老人,年纪最大的96岁,最小的71岁,有十几个房间,大部分都是双人间,老人生活基本上都能自理。工作人员只有两个,院长和她儿媳妇,院长也已经60多岁了,但看起来年轻。
正当记者跟隋老太聊天时,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走过来说:“有人在里面睡觉,小声点。”说完后就走开了,隋老太把头歪向一边,小声说:“刚才就是院长的儿媳妇,就是她和院长忙活,在里面睡觉的是院长的姑爷。”不一会儿,院长搬过来四张椅子放在记者面前,说:“你就边聊天,边帮我把这些椅子擦一擦吧。”说着,又抱着一包老人的衣服出去了,隋老太在一边说:“我们这院长真能干,一刻也闲不住。”“那她们忙得过来吗?”“忙不过来,但是就这么小个养老院,再雇个人,一个月起码得1000块钱吧,她们也是不舍得,一共就这么点人。”
既是养老院,又是小旅馆
由于许多老人都出去遛弯去了,敬老院更加安静,谈起每天都干些什么,隋老太说:“早晨,老头就背着马扎出去遛弯,老太太就合伙去买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下午,我们就四个人凑一桌,打麻将。我腿不好,一走路就疼,我也不大出去,就在这大厅里坐坐。”
正当记者在聊时,又一位30岁左右的妇女提着一个包进来了,进来后就热情地跟隋老太打招呼,之后进了一间小房间,记者问:“这也是院长家的亲戚吗?”隋老太摆着手说:“不是,这是在我们这里住宿的,一晚上20块钱。”“这里还有房间没住人吗?”“恩,没住人的有时候就有外人来住,现在就住她一个,她是干推销的,好像是推销纸箱子的,家是在烟台,家里也有孩子,今天要回家呢。”过了一会儿,妇女又提着包从房间里出来了,跟隋老太热情地道了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