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抢险人员使用凝油剂在渭河入黄处打捞泄漏的柴油。
中石油管道泄漏事件发生后,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当即批示:采取周密措施,处置泄漏和污染,严防进入黄河,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截至记者发稿,潼关监测断面最新检测数据显示,石油类浓度为0.05毫克/升,未超过1毫克/升的国家标准。因中石油管道泄漏造成的渭河污染得到有效控制,黄河干流进入河南境内水质已逐渐恢复正常。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各方的全力抢救下,在遇险的新年里正在安然度险!
2009年12月29日19时50分,中石油兰郑长成品油管道渭南支线投入试运行。对于庞大的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来说,这段输油管道的开通,显得悄无声息。然而就是这段普通的管道,在它刚刚开始输油不足24小时就发生泄漏。
漏油渗入河道,渭河遭受污染,黄河告危!
随即,这条赤水河畔的输油管泄漏事件,引起全国关注!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当即批示:采取周密措施,处置泄漏和污染,严防进入黄河,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为了黄河母亲河的安全,一场控制柴油污的战役,全面在三条河流上展开。
事故:开通不到24小时就泄漏的管道
2009年12月30日17时23分,渭南市环保局举报中心电话炸响。电话那头,中石油公司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项目负责人报告说,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华县赤水段地下输油管道于当日凌晨发生柴油泄漏,泄漏点周围约15-20平方米麦田被污染。估计泄漏了40立方米,已回收了30立方米,10立方米泄漏到土壤中。
事关重大,渭南市环保局立即派员于18时29分赶到事发现场。
暮色中,环保人员来到位于赤水河畔约40米的泄漏地点。还未到达,已经能明显地闻到浓重的柴油气味,赤水河上呈彩虹色的油污布满河道。中石油的抢修人员正在清理渗油。
调查随即展开。
根据中石油方面的报告,2009年12月30日零点30分,中石油的值班人员发现刚开通的兰郑长成品油输油管道渭南支线流量异常变化。这样的变化引起他们的警觉。因为他们知道,刚开通的这条管线是拿来加到车里就能烧的成品油,它往往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目标。而只要一盗油,压力就会下降。经验与敏感让他们立即通知巡线人员对管道进行巡视。
当晚的巡视员李师傅,他出站延管线巡视了大概2.75公里,一股浓烈的柴油气味袭来,现场地面有油浸出。他立即向上汇报。很快中石油启动“处级”紧急预案:停止输油,投产单位和维护单位赶往现场。
中石油西北抢修中心人员携带设备赶往现场。
封堵是第一任务。依靠当地公安,中石油维修人员马上设立警戒线,随即开始清理地面上渗出的油。清理完现场,就是挖坑寻找管线的漏点,实施封堵。大约十多个小时后,泄漏的管道被堵上了。
可是危机才刚刚开始。
由于赤水河畔是沙质土壤,具有极大的渗透能力。清理的渗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大部分都被土地吸收了。而吸饱了油的土地,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持续不断地渗到位于渗漏点仅有40余米的赤水河中。更令人担忧的是这里距赤水河入渭河口约3公里,而赤水河入渭口距离渭河入黄口约70公里。一旦进入黄河,将导致下游三门峡市群众饮用水安全。据专家介绍,柴油属于轻质石油产品,属于低毒性,可导致肺炎和接触性皮炎。零摄氏度以下柴油会凝结,在水面形成油膜。通常的水流速度是每秒10米。
被污染的河水,正以难以想象的速度顺流而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