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评论
“建材下乡拉动内需”有无必要
华商网http://news.hsw.cn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2010-02-02 10:0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可以说为拉动国内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在政策引导上不遗余力,继“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的政策出台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支持农民建房。为此,“建材下乡”已呼之欲出。应当说,和家电、汽车摩托车相比,农民对建材的要求是更为刚性的,“建材下乡

  ”是把准了农村市场的脉。中国农民,人生的大事之一就是用省吃俭用的钱甚至背一身债务来盖新房。盖房对多数农民来说,不仅是一种纯粹的居住需要,而且是在熟人社会中确立社会地位、保障人生尊严的一种精神需要。但“建材下乡”需要面对或者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是:一是这一政策和小城镇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关系如何处理;二是农民收入的增加情况或者干脆说农民有没有钱,“补贴”这个鱼饵能起多大的作用;三是在社会保障上农民的后顾之忧是否得到了解决;四是乱圈乱建乱占地的现象如何防止。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涌进城市做工,由于中国的户籍制度以及其他教育、医疗、社保等制度,这些进城的农民顶着一个看似矛盾的头衔“农民工”。——— 这是个偏正词组,前一个“农民”表示的是身份,后一个“工”则是职业。也就是说,中国有上亿身份尚是“农民”的工人。大批的农民工在城里所挣的钱,除了生活必需外,基本上用来盖房。

  当下行走在中国农村特别是南方省区的农村,除春节外,会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乡村里新楼林立,但却安静异常,只剩下老人和小孩留守这些新房子,而成年人则只是过年回新房栖息的候鸟。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可以看成一种资源的浪费。将流动资金全部砸在新房上,而新房的主人进城打工,却不得不租住在条件极差的房子里。如果在户籍上和土地制度上进行改革,那么一代的农民会很快成为市民,他们就可能没必要回老家的乡村盖房,而是用省下来的钱去小城镇甚至去三线、二线城市购房,这样的话整个国家城乡的房地产市场可能融为一体,购房的刚性需求会大力释放。

  那么,基于目前的户籍制度和城市房价的现实,用“建材下乡”政策激活农民的消费力,有其针对性,但问题是那些补贴所起的激活作用能有多大?且不说补贴发放如何在技术层面使农民感觉到方便、快捷、实惠,对多数农民来说,盖房是最大的一笔投入,如果他有能力盖新房,没有那些补贴照样会盖;而如果没有能力盖房,那点补贴不过是杯水车薪。那么辅之以银行贷款政策呢?最大的障碍是我国二元化土地制度,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子不能进入房地产市场流转,那么也就不能用来作抵押,商业银行如何防范借贷的风险,从而增加其放贷的积极性?

  无论是“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还是“建材下乡”,面临的无非是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农民兜里要有钱,二是有钱后还要敢花。前一个问题解决起来很复杂,不但需要经济制度甚至需要政治制度的配套改革,农民才会实实在在地增收;后一个问题同样很复杂,当解决好医疗、教育、养老这些人生大问题的后顾之忧后,有钱才敢花。这些年农村全部免义务教育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让人看到广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走向完善的希望。但中国农民是超级现实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些社保政策究竟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读不起书看不起病养不起老的问题到底能否解决,他们会冷静观察、体会的,然后才决定兜里那点钱,该不该拿出来消费。

  因此,建材下乡能否拉动农村的内需,尚需相当长的时间来观察。 (十年砍柴 知名网评人)

 
 编辑:李斌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分享: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v:imagedata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