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具雏形的商务别墅。记者童金德摄
管委会态度
180度大逆转
为弄清原由,记者两次采访海州开发区管委会领导,前后两种说法和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人越发糊涂。
对于科技创意产业中心对外宣称销售别墅一事,海州区管委会主任宋超增大为恼火。他告诉记者,当初科技创意产业中心定位用途就是纯办公区,不得住人。如果开发商以别墅名义对外销售,有违初衷。
可记者再次采访宋超增时,他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他对记者说,只要开发商拿到土地证,他们想盖什么就盖什么,盖别墅不盖别墅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对于其他问题,不再做任何解释。记者童金德
新闻链接
“港城壹号”的前世今生
海州经济开发区于1992年经连云港市政府批准设立。2006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审核,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工业区面积3.5平方公里。2009年4月28日开建的连云港科技创意产业中心,就位于海州开发区核心区域。
科技创意产业中心是海州经济开发区对园区资产进行整合而催生出的项目。海州开发区认为,目前连云港创意产业的发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数量少、实力弱、名气小,分布也较为分散,急需一个适合大家集聚创业、共享公共服务的总部平台。他们的科技创意产业中心,将有效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按照海州区的设想,借着创意产业的“东风”,采用“筑巢引凤”和“为凤筑巢”相结合的方式,科技创意产业中心将引入高科技、高附加值、综合服务性强、无污染项目和科技孵化项目,大力发展“都市工业”和“总部经济”,建设都市综合园区,该项目的建设将直接加快海州经济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2009年4月,连云港科技创意产业中心被冠以“港城壹号”项目之名新鲜出炉。金德
新闻背景
别墅频频隆出因哪般?
别墅供地的禁令由来已久。2003年,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清理各类园区用地加强土地供应调控的紧急通知》明确了“停止别墅类用地的土地供应”;国务院在2004年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在2006年出台了《禁止(限制)用地项目》。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又转发建设部等九部门的《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意见》(俗称“国十五条”),明确要求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一些地方以“大户型和低密度住宅”的名义取得土地,却在建设“别墅”区,导致一些别墅开发商绕开政策监管的路径,打出“类别墅”的招牌圈地,以低成本取得土地,却照样建设别墅不误,变相冲击国家土地政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别墅用地监管与审批环节形同虚设。既然早已被叫停,审批机构就应该对各类改头换面的别墅用地申请者加强警惕和监管,而不应来者不拒、来了就批。
其实,即便是“别墅”的叫法改头换面了,监管者与审批者也应具备一定的鉴别力,更何况,识破“低密度住宅”乃“别墅”的变体本也不难。一定程度上,正是审批机构的把关不严,甚至可能存在的腐败行为,导致了早该合上的别墅用地闸门依旧毫不设防地敞开。“政策缺陷”与“监管失灵”,共同为开发商开了一路的绿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