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家住西安北郊草滩的王先生,在家养的博美犬身上发现一只蜱虫。蜱虫吸饱血后的身体迅速膨胀,有黄豆大小。专家表示蜱虫有数百种,并非所有叮咬都致命 本报记者 邓小卫 摄
昨日,西安市含光路上一家宠物店内张贴着有关蜱虫的报道,提示宠物主人注意防治蜱虫危害 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邓小卫实习生 李乾坤 摄
吸饱血后的蜱虫身体迅速膨胀(左),有黄豆大小,但行动缓慢。未吸血的蜱虫身体干瘪,行动敏捷
最近,有关河南蜱虫咬人造成多人死亡的消息令人惊心。西安多位市民打来热线称,曾在附近草丛或者宠物狗身上发现蜱虫。就此,省疾控中心专家称,我国大部分地区有野鼠和蜱螨孳生繁殖,我省亦有多种鼠类、蜱类和螨类孳生,但并没有与河南相同的病例报告。因此对这种常见寄生虫不必恐慌,重要的是做好害虫防治和个人防护。
宠物狗容易惹蜱虫 应注意洗浴杀虫
“我家的宠物狗身上就有蜱虫,周围草丛里很多,和报纸上登的看起来一样。”昨日上午,家住西安市未央湖碧云天小区的市民王师傅打来电话说。
王师傅说,他家养了一只小宠物狗,每天都要出门溜达。因为它总是喜欢到附近草丛里去尿尿,不小心就会惹上蜱虫。尽管曾经在宠物狗身上发现了蜱虫,但王师傅并不恐慌,小狗被叮咬过之后也没有什么毛病。但孩子还是买回专门的洗涤剂给小狗洗澡,家里也没有人被蜱虫叮咬过。
市民彭先生也反映说,自己老家在周至县青化乡聂村,7月份回老家时曾在小狗身上发现有蜱虫趴着,吸了血后很膨胀,像西瓜子一样大,抓不掉,后来用小棍子在身上戳才弄出来。看见报纸上的消息后,他都有点后怕,担心摸过蜱虫惹来疾病。
长安区的杨先生反映说,长安区皇子坡上就有这种蜱虫。市民沈先生告诉记者,朋友去年在曲江一带遛狗时,发现蜱虫吸在狗肚子上,拔不下来,后来用煤气灶烧掉了。小区里有很多养狗的人都见过这种虫子。
昨日下午,在含光路一家宠物店,很多人带着宠物狗来洗澡,店员介绍说,蜱虫在狗身上很常见,早上就在一只狗的身上发现了蜱虫,由于最近顾客们对蜱虫很关注,店里进了专门的杀灭蜱虫药物供顾客们选择。<<<网友以身试蜱虫发帖讲述心得 教授对付毒虫方法
害人蜱种类未公布,我省有没有不确定
“蜱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生存的环境就是潮湿阴暗、杂草丛生的地方。”西安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说,在我省农村,很多家畜家禽的身上都有蜱虫寄生;在城市,也会有选择地寄生在宠物猫狗的身上。
“群众发现蜱虫是正常的,这种虫子在全国都有分布,森林、牧区更多。关键在于学习一些预防知识,防止疾病的传播。”省疾控中心主任王敬军介绍说,全世界已知蜱类800余种,我国已发现110余种。我省亦有多种鼠类、蜱类和螨类孳生。由于尚未公布河南致人死亡的蜱虫属于哪一种,所以不能确定我省是否有同类型的蜱虫,但目前并没有接到相关的病例报告。
王敬军表示,针对当前的形势,省疾控中心将展开对蜱虫的应急监测,已选择了生态环境与河南发病区类似的户县、眉县为监测县,下周即将召开监测培训会议,培训监测方法,部署监测和采样工作。
省疾控中心昨日专门下发文件,拟选择户县和眉县作为我省人粒细胞无形体和白蛉病毒的监测点,在进行出血热监测的同时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工作。
监测的主要对象包括: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人,老鼠等立克次氏体和病毒的宿主动物,传播媒介蜱螨。监测主要内容:监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监测蜱螨的带毒状况;监测野鼠的带毒情况;对病人、宿主、媒介采样;对各类样品进行血清学、病原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
王敬军表示,综合“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病原分离情况,该病以蜱传播为主,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公众应避免或减少接触到蜱,如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出现发热、叮咬部位发炎破溃及红斑等疑似症状或体征时,应及时就医。 本报记者 李琳
河南蜱传疾病防治动态
卫生部专家组赴河南调查
据新华社电 昨日,卫生部派出专家组专程奔赴河南省商城县进行调查蜱虫中毒疾控、医疗救治等情况,同时为当地现有的蜱虫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另悉,卫生部专家组今日也将赶赴蜱虫中毒事件“重灾区”信阳,除了对当地现有的患者临床诊断,还将调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病因。
今年,解放军一五四医院共接收这种病人137人,病人大多来自商城县,目前在医院接受救治的共有7人。这些重症病人大多当初被误诊为感冒,到当地村卫所进行输液治疗以致耽搁了病情,发病七八天后才来到这家医院。
致病病原体仍未能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