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
民以食为天,但令人遗憾的是,众多致癌物报道中,涉及食品的事件是最多的。估计老祖宗们创造“病从口入”这个成语时,绝对想不到有朝一日会有这么可怕的病被人吃进肚子。

油:金浩茶油被曝查出致癌物(华商报2010年报道)
2010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在江苏进行风险监测时发现,金浩茶油等一批公司生产的茶油中含有超国家标准6倍的苯并芘,部分茶油更出现严重超标。”
苯并芘虽不导致急性中毒,但具有公认的强致癌性和致畸性,是世界三大强致癌物之一。根据《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要求,苯并芘的安全限量为10微克/公斤。根据湖南金浩公司的汇报材料,金浩等公司生产的浸出毛茶油中含该物质60微克/公斤,即使是通过精炼后浸出的精炼油一级,苯并芘的含量也达到14微克/公斤左右。【详细】
鱿鱼:不法商户用甲醛“发”鱿鱼(华商报2009年报道)
2009年8月18日,西安市渔政监督管理站执法人员在位于炭市街的华威水产副食商场检查时,市场一层B区37号所售水发鱿鱼,经快速检测甲醛含量明显超标。
据了解,甲醛浸过的鱿鱼不但个大饱满、色泽鲜艳,且很有韧劲。甲醛属限制使用物质,水发产品中的甲醛标准限量值不得超过每公斤10毫克。近年来的检查中,水发鱿鱼的甲醛超标情况普遍存在。【详细】
血豆腐:用甲醛和工业用盐作出人造猪血(楚天都市报2009年报道)
为探清人造猪血成分及加工流程,记者在工商人员协助下,对该妇女进行讯问。该妇女交代了人造猪血的加工流程:用少量猪血加入生粉搅拌,加入工业用盐和甲醛使其凝固,为保证颜色如同真猪血,再添加染色剂染色,待凝固后,放入大锅用慢火熬,待猪血成块后放入浴盆冷却,切块后冒充新鲜猪血出售。【详细】
面包:部分面包店使用含致癌物添加剂(广州日报2009年报道)
广州市质监局对广州面包厂家和部分面包改良剂(复合添加剂)厂家的检查发现,有的面包改良剂违禁添加了我国2005年已禁用的溴酸钾。而近年的安全性研究发现,过去作为面粉强筋剂的溴酸钾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致癌作用。
“一个面包落肚同时也吃进了几十种添加剂”,尤其是松软、强筋的好口感很可能就是用了面包改良剂的效果,而更令人担心的是其中的添加剂成分超标,甚至是使用了违禁添加物。不仅如此,广州知名宾馆点心大厨也爆料,“市面上估计九成面包店都使用改良剂,因为可以大幅降低成本并可掩盖小师傅手艺不好。”【详细】
洋快餐:麦当劳检出致癌“砷”肯德基被检出致癌物(东南快报2009年报道)
台北县公布快餐业油炸油第二波检验报告,抽查4家业者的7家分店,知名快餐业者麦当劳验出重金属“砷”,超出标准高达9到11倍!除了重金属之外,肯德基的炸油,还验出另一种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动物实验证实致癌)【详细】
水:矿泉水含致癌物 行业保密10余年(青年周末2008年报道)
市场上已检测出一些矿泉水产品含有高浓度的致癌物“溴酸盐”,而这个“行业秘密”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被隐藏10余年之久。
该报道记者曾“混”入去年的全国矿泉水年会,探听到了这个行业秘密:国内各厂家在使用臭氧杀菌时,都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溴酸盐;而在矿泉水国家标准中,一直都没有溴酸盐这一项。【详细】
国家矿泉水标准09年10月执行 首次严限溴酸盐致癌物
仿瓷餐具:80%仿瓷餐具使用有毒材料 甲醛超标(央视2008年报道)
三聚氰胺与甲醛反应所得的聚合物,被称为密胺树脂。固化后密胺树脂无色透明,在沸水中成分稳定,甚至可以在150℃的高温下使用,密胺餐具即是指采用密胺树脂加木浆填料后制成的模塑制品。而脲醛树脂是尿素与甲醛进行反应后所得,其反应为可逆反应,即在一定的温度下,尿素与甲醛又会发生分离,“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劣质仿瓷餐具在热水中煮过后会出现刺鼻气味的原因,那是甲醛 ”。
在全国1000多家仿瓷餐具生产企业中,目前(2008年)只有20多家拥有生产许可证,“98%的企业在违法生产,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详细】
纸杯: 西安市场无标纸杯可能致癌(三秦都市报2009年报道)
据记者调查,不少买纸杯的市民,绝大多数人不会在意有没有QS标志。买纸杯的刘女士说:“不知道QS,买杯子就是摸一下质量够厚实就行,反正用过就要丢的东西,没有必要买那么好的。”
对此,专家提醒:如果纸杯闻起来有刺鼻气味,或者感觉软,最好不要购买。尤其要注意特别白的那种纸杯,可能添加有荧光增白剂,这些物质一旦进入人体,会成为潜在的致癌因素。【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