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底以来,浙江、江苏、河北、山西等省,此起彼伏地掀起了节能减排大冲刺,开始大范围限电甚至断电。虽然国家发改委明确表态称,此类做法“是不符合相关要求的错误措施”,但不正常的拉闸限电依然没有停止。最新消息,广西兴业县网友反映:每天都有近20个小时处于无电时间。县政府的解释是“为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任务”。
玩了一个假期,马上要开学了
新浪网友“一村南瓜”:前些日子一个在南方小城市工作的朋友打电话诉苦,说他那里一三五停电,二四六间歇性供电。正好那几天热得厉害,空调不能正常使用不说,刚买了些雪糕放冰箱全化成水了,第二天来电了又全冻成雪饼了,反复几日冰箱的变压器也烧了,现在直接改橱柜使用了。我说你那虽算不上一线城市,也不至于落魄到如此地步。他说现在马上到十一五规划承诺最后阶段,他们那个城市节能减排落后都被点名批评了,要马上整改。哦,一个学生玩了一个假期,马上要开学了,发现作业竟然一点没写,即使马上开始突击也是搞不完了,怎么办?发动全家老小齐上阵——— “拉闸,限电”。
新浪网友“林伯强”:如何看待限电问题。第一,不限电能不能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答案是:可能不行。第二,到底是“限电,完成”好,还是“不限电,不完成”好?这是政策问题的焦点。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肯定是“不限电,不完成”好。不管怎么说,限电之后,缺电的经济损失远远高于供电成本。而且,我很怀疑拉闸限电就真能降低能耗。
上半年不管你,下半年管死你
搜狐网友“莫陵”:节能减排倒计时——— “上半年不管你,下半年管死你”:近日,媒体发布发改委的通知,要求纠正节能减排中简单限电等错误做法。但与此同时,一场为了完成节能任务而拉闸限电的最后决战,已在河北、浙江等地渐次上演。节能减排,为了完成任务,限电没商量。
网友“胡官豫”:减排快成了“大跃进”。江苏常州市就出了个“以控制电量为抓手”的文件,一时间,当地企业一个月只能正常生产15天;河北安平县分三批轮流断电,医院、学校、红绿灯等公共服务也未能幸免;同样,河北武强县除每周六供一天电外,其他六天都是18时至23时供电;河南省的先进经验更绝,郑少高速公路耗资600万元安装千盏路灯,为了“节能减排”从来不开,600万元的GDP,0度电耗,多么不可思议的节能减排成就啊!
网友“天宗健”:有个故事说,有人中了箭,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将箭杆锯下,即索谢礼。问他为什么不把箭头取出,他说:那是内科的事,你去寻内科好了。现在许多地方限电即是如此,表面上他们是在完成任务,但只是把露在肉外面的箭杆锯掉,对于肉里面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顾及。别人问起,他们就会说:“我们完成了节能减排的任务啊!”
凤凰网友“刘杰”:在中国一旦什么事和政绩考核结合了起来就可能快速推进,也可能就会出现为了政绩而将其他应该考虑的问题一概忽略,从而做出许多本末倒置的事来,形式主义盛行。就说节能降耗吧,在今天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来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做到、做好的事,可是,现在不少地方,好经就被歪嘴和尚们给念得严重走调。胡乱“拉闸”限电,不管群众“点灯”。
新浪网友“林伯强”:限电给各级政府的教训是:节能必须循序渐进地做,否则到了规划期末,中央一定会采取强制性的手段来迫使地方实现节能目标,这时候地方政府就很难应对。
拒绝走过场,更不能一刀切
新浪网友“一村南瓜”:“拉闸限电”虽是个别地方、个别行政机构的作为,但也反映出国人性格在某种程度上喜欢独善其身,在不涉及自己切身利益的情况下,我们的思想是刻板、懒惰和缺乏责任感的。不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反而更愿意想办法规避问题。虽然我们看起来是一个稳定有序的整体,但个体之间并不和这个整体融合。而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我认为要更多地让民众真正的参与进来,这点我比较喜欢台湾地区的一些做法,比如搞民调,大事小事都要搞民调,事无大小悉咨之,而真正的管理层就像是拔河比赛里喊口号的人,只起协调作用,而不是像神一样站在高处主宰着一切生杀大权。限电决策也一样,要更多考虑这个决定会对后面产生什么影响。
天涯网友“石湖一梦”:拉闸限电还不如先关闭那些无人楼盘的景观灯。
新浪网友“股鳖”:对于高耗能企业实行更为严厉的监管,的确没有错,但是否一定要靠这种拉闸来体现呢?其实,拉闸限电,表面看起来很强硬,背后却充分暴露了相关部门监管的软弱。对于高耗能企业能够监管的措施很多,关键是如何去提高更为积极的措施,比如,可以大幅度提高这些高耗能企业的用电费用和征收高耗能税收,而不是现在依靠拉闸限电这种动粗的行为,这绝对不是最好的手段。
新浪网友“林伯强”:节能的方式无非两个:市场和行政手段。依靠市场就不会急功近利,遵循的是市场自然淘汰的过程,成本比较小;如果采取行政手段,就必须有步骤、有计划地完成节能的目标。否则临时抱佛脚,走拉闸限电的老路不可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