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秋意最浓的时刻。两年前的恐慌金秋已让人趋于淡忘,多数人完全沉浸在金融市场当前的一片热火朝天之中。不过,内里的空虚是掩饰不住的,只要货币环境稍微有风吹草动,这一切就会化为泡影。基于此,虽然恶性通胀趋势愈发明显,但是这丝毫阻挡不了各国滥发货币的冲动。
欧美发达国家加大马力狂印钞票,竞相压低本币,大有掀起一场以邻为壑的货币贬值战争的架势。过去25年超级泡沫周期的教训被扔在脑后,以海量货币支撑资产泡沫和恶性通胀双双起舞,这样陈旧的宏观经济故事依然是未来的好戏。当掌舵世界经济走势的精英们,对启动经济的主要韬略只是“印钞票”,层出不穷的量化宽松比赛,也就只能把我们带向更加危险的经济世界,最终将被历史证明这只是“泡沫拯救泡沫”的一个案例。与虚拟经济非理性繁荣相随的真实景象则是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增长引擎找不到靠谱的方向。就业的提升有赖于制造业的复兴,这需要系统性的产业繁荣,而不是靠发货币就能解决的。而对于什么将是新一轮经济增长引擎,各方更是一头雾水。新能源一度被看成是未来二三十年引领世界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但是止步不前的技术研发,产业化前景的黯淡,都让新能源难以承担起重任。
世界不缺钱,尤其是危机后全球性的货币刺激。不过,几乎和中国如出一辙,不少人都更加愿意在资本市场搏一把赚取“快钱”,大部分的货币流动性只会在金融体系内运转,而不会创造多少实在的价值。现如今,金融市场怪象丛生,很多违背常识的事情不断发生。本以安全为第一要务的养老基金,居然涉足开放式指数基金产品;对金融毫无了解,更没投资经验的老太太,开始把自己的资产配置于农产品期货。中国人赚“快钱”的风气比欧美更甚,赶时髦投资新鲜金融产品的大有人在,却很难静心增补自身的金融文化积淀。
这些金融怪象背后,说到底还是央行的超级宽松政策所致。极度泛滥的流动性,改变了投资者习惯,也让人们更加地贪婪和浮躁。面对着不断攀升的CPI通胀和资产泡沫,没几个人能够做到忍受负利率。
对中国经济而言,未来两三年面临的最主要内外环境有三:一是货币泛滥趋势难以逆转,广义货币余额有望超过90万亿,同时本币将会出现不菲的升值幅度。二是资产泡沫不断膨胀,输入性通胀压力将不断增加。三是急功近利的经济理念会进一步强化,制造业发展艰辛异常,经济转型的前景不容乐观。
这三点经过过去十年的持续累积,现在可能到了爆发的时候。天量货币让中国经济在2009年V型反转,房地产泡沫成功支撑着脆弱的经济复苏。中国实体经济和资产泡沫双双逃离了欧美市场的雪崩式崩盘。不过,目前欧美正在加速酝酿的新一轮泡沫,一旦再次濒临崩溃的临界点,中国经济恐怕再也难以有09年这么好的运气。
如今,中国的真实通胀已经成了大问题纵使是官方的CPI数据都已经让人难以忍受,更不用说真实的物价飙涨水平。短短一年间,不少消费品价格,就出现了成倍的增长,这在过去是很少见到的。这说明大量资金开始对房地产市场的风险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开始转战居民消费领域。
如今,在全球性货币刺激依然不断的环境中,稍有不慎,中国就有爆发恶性通胀的可能。而对房地产业的过度投放,其问题已然显现。(倪金节 财经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