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中国报道
北京商品房均价年内首次跌破两万 可能还会下跌
http://news.hsw.cn    来源: 北京晨报  2010-11-02 09:01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北京商品房均价年内首次跌破两万元

  两轮调控给楼市造成了实质性的打压,上月本市商品房均价年内首次跌破两万元。而在签约成交的新盘项目中,均价低于2万元的中、低价位房源占到了80%以上。业内专家表示,10月楼市成交量价齐跌已经宣告楼市提前“入冬”,整个第四季度房价再度下跌可能性越来越大,购房者目前更应谨慎。

  ■签约新盘八成不到2万

  9月、10月历来是新建商品住宅销售旺季,不过,在经过9月底以来“二次调控”、加息等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的精确调控下,今年的十月与历年风光的“银十”不同。据市房地产交易管理网统计,受郊区低房价项目集中签约影响,本市商品房均价自去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2万元,从9月份的每平方米20520元跌至19160元,跌幅达6.6%。同时,10月期房住宅总成交6894套,环比下调36.1%,同比下调41.7%。

  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商品房住宅总成交合计7680套,环比下调超过37.1%。同比跌幅更达45.2%。在二次调控后,预售商品房新盘共7007套房源,但10月签约2731套,签约率为39%。而在已签约的房源中,均价2万以下的达2227套,占总签约数的81.5%。而2万以上的项目大都不足5成签约,部分豪宅项目甚至频频出现退房现象。

  ■楼市调控初显威力

  中原地产分析师表示,出现明显的量价下调,主要是由于此次调控政策多措并举造成的。首先,二次调控政策加码,相比第一轮调控,本次调控政策更加密集,契税等政策的执行使得购房者交易成本再次增加;其次,上月末出现了最近3年来的首次加息,使得购房者不仅实际购房成本增加,更打击了因担心通胀而买房抵御风险的需求。此外,相比9月底到10月中上旬的密集供应,上周楼盘供应量相对减少,主要是因为部分开发商担忧会出现大量推盘而需求冷清的局面。

  ■房价可能还会下跌

  对于年底楼市前景,业内专家普遍看空。中原地产市场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认为,10月楼市成交量价齐跌已经宣告楼市提前入冬,整个第四季度房价再度下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购房者在目前更应该谨慎。

  晨报记者 赵阳 邢飞

  ■相关新闻

  二手房主不愿割肉卖房

  晨报讯(记者 赵阳)记者从多家中介机构获悉,二手房市场在9月经历了成交峰值后,10月成交量明显下降,至10月27日,二手住宅网签成交量环比9月下降了11.44%。北京中原统计的二手房房源、客源数据显示,10月二手房出售房源环比9月下降了8.44%,求购客户下降了1.11%。虽然交易量下降,但二手房价格并没有明显变化,9月挂牌的二手商品房均价为27534元/平方米,10月为27947元/平方米,基本持平。

  我爱我家控股公司副总裁胡景晖表示,4月首轮新政后,北京二手房整体均价下跌了10%左右。在面对第二轮调控的限购、限贷、加息等执行,以及由此带来的成交量的萎缩,北京大部分二手房业主并未出现再次降价的强烈意愿。相反,随着大兴、亦庄、昌平、顺义等远郊地铁线路开通时限的临近,这些线路沿线楼盘的二手房业主普遍出现了抬高房价的预期。

  对此,胡景晖表示,首先,在首轮新政时已经剔除了一些急于套现的业主,留下来的房主资金压力不大,没有急于出手的迫切理由;股市仍胶着在3000点附近,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也让人不忍割肉卖房;从保值增值的角度讲,大部分二手房业主更倾向于选择持有房屋,这样既可以避免负利率带来的财产贬值,又可以选择出租房屋赚取租金收益。

编辑:李斌
一键转帖:
 返回新闻频道首页·进入华商论坛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