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对中年英国兄妹在打扫去世亲人的房间时发现的乾隆时期瓷瓶,而这些竞拍者都来自中国,“在竞拍的最后阶段,每一次出价都以100万英镑递增,据信,他们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商人。”拍出超过5亿人民币天价,震惊英国媒体。有英国记者称,天价购文物背后是中国人的“瓷器爱国主义”。(《新京报》11月4日)
从国人买楼到中国富豪天价抢购流失文物,无论是“身居庙堂”不知民生的另类“朱紫大员”,还是事不关己的外国媒体,将爱国主义简单地与某项行为等同视之,都是作为利益分享者对舆论做出的误导。爱国的形式多种多样,收购流失的瓷器也可视为对传统文化的重寻,然而中国富豪天价换来的“瓷器爱国”的高帽总让人有种高处不胜寒的感觉。爱国主义行为不是任何货币能够等价齐观的,当所谓的爱国以金钱数量带来的惊讶凸显时,我们不得不怀疑这种爱国行为的真伪。
我惊讶的不仅是5亿元的天价,还有自己的无知,中国的富豪新贵原来是如此的爱国,从《太阳报》刊发的新闻图片可以看到,在拍卖会现场,竞拍者几乎全是华人。《每日镜报》的报道则说,天价拍下这只瓷瓶的中国人来自北京。然而在巴比慈善宴会上为何鲜有他们的身影?没听说过做慈善就不是爱国。当爱国也被选择如何去做时,那么所依附的行为载体必定有问题。
《每日电讯报》报道称:“这只瓷瓶刚被拿到拍卖行时为其估价80万到120万英镑。”这是西方艺术界对其价值的评估,当高出这个价过多时,外国人便不会再去竞拍,这是情理之中的事。然而5亿元的天价可谓高企,那又是谁在相互抬价呢?不言自明。倘若真如英国媒体所言这是中国人“瓷器爱国主义”的行为,那么中国富豪们又为何“自相残杀”?终至5亿元横空出世,金钱的大量外流图利了谁,我想中国富豪是明白的。
退一步讲,就算拍得的瓷器捐给国家,那么这也是建立在扬名基础之上的,个人利益的展现凌驾于集体意识之上,其真正的目的并不是爱国,5亿元买的不是流失中国的文化而是舆论的赞誉。再者,中国悠久的文化,经过岁月的积淀也不会仅仅体现在几件瓷器上。其背后的真实目的令人深思。
据悉,投资房地产的回报率为21%,投资艺术品回报率却高达30%,实体经济投资环境还没回春,再加上国家对房价的打压,大量无处释放的资金开始转向艺术品领域,有炒房变为了炒艺术品让当下艺术品领域异常火爆。“瓷器爱国主义”是虚而从艺术品中牟利是真。一言以蔽之,外媒给予的“瓷器爱国主义”无非是持续“钓鱼”的诱饵罢了,而参加竞拍的华人也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假“瓷器爱国”之名行炒艺术品之实。一切都与爱国无关。
我希望,当政府纠结于内需不足将目光盯在普通大众身上时,也应看看那些人数虽少却掌握资本大头的富豪新贵们,他们在做什么?为国家的内需做了什么?
[作者:谭正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