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环卫工接连被撞凸显医疗困境
一位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府应建立“环卫工补偿基金”
本报石家庄12月22日电(记者李昱霖)今天中午,石家庄市两位不留姓名的退休女工来到河北省人民医院看望被撞环卫工高生存,并留下了800元爱心款(本报一版于12月15日报道了环卫工高生存被撞住院苦等救命钱一事)。截至今天,高生存的医疗费用已达20多万元。目前,高生存的工作单位正积极协调“交强险”方面的赔付和意外保险的赔付,单位再次借了5000元,并组织职工捐款1万多元。
记者了解到,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11月10日、12月5日,石家庄市环卫工郝华方、付连香被撞死亡。而在石家庄辛集市,12月3日,环卫女工胡秀芳在工作期间被撞致腰椎骨折,因经济原因错过了最佳手术期,至今还在医院里做保守治疗。多起环卫工被撞事件经媒体报道后,环卫工的医疗困境引发广泛关注。
胡秀芳的丈夫张克卫告诉记者,胡秀芳住院20天,保守治疗已花了1.6万元。如果要进行手术治疗,需要做两次手术,“没5万元下不来”。而胡秀芳每月工资650元,因为是临时工,享受不到保险待遇。记者问起保险问题,张克卫说:“她挣的钱刚够吃饭,还交啥保险啊!”
据了解,石家庄市环卫工大多是近郊或郊县的进城务工人员。该市各环卫大队已为环卫工上了工伤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多和工资一起发放。之所以采取这种形式,一个重要原因是环卫工收入低,很多人不愿意入保险。
在石家庄市裕华路上,一名下岗后从事环卫工作的工人告诉记者,原单位为他上了养老和医疗保险,现在他仍然接续着。“现在我每月挣1050元,每年接续保险得花7000元。”他说。
而更多的环卫工选择拿“现钱”。“辛苦一个月也就挣了1000多元,如果入保险,拿到手的就600多元,连生活都勉强。”一些环卫工说。
“实际上,由于工资低,很多环卫工都主动要求不入保险。”石家庄市人大代表、新华区卫生队队长武晓峰告诉记者,自己正和另一位市人大代表一起调研,准备就环卫工的保障机制等问题在明年地方“两会”上提出建议。武晓峰认为,政府应当建立“环卫工补偿基金”,减轻因车祸给环卫工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
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王义豪认为,政府应把环卫工列为高危职业,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使其得到应有的补偿。此外,政府可以从“交强险”中划出一部分,专门用于环卫工权益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