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家阳老人(右)为顾客拿捂在棉被下的蔬菜。
老年法规定子女常回家看看 老人仍愿独居(图)
潍坊新闻网1月9日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民政部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法制办。草案增加了“精神慰藉”等内容,家家庭成员不得在精神上忽视、孤立老年人,子女“常回家看看”写入草案,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要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人”。
亲情要靠法律来维持,这是个尴尬的话题。对此,多数老年人对子孙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1月8日,记者在城区采访发现,不少年迈的父母表示愿意独自生活,用自己的“坚守”避免成为子女的拖累。
骑车二十里进城卖菜
项家阳,男,83岁,家住潍城区望留街道项家村,农民。
“白菜六毛钱一斤,地瓜一块钱一斤……”1月8日上午8时许,在奎文区北门大街,83岁的项家阳老人在瑟瑟寒风中叫卖,身边的电动三轮车车斗上盖着一层棉被。老人说,之所以这样做,是怕东西露在外面冻坏没人要了。棉大衣、棉帽、手套,老人为了御寒全副武装。每隔三五分钟他就在原地跺跺脚,或者将双手放在嘴边呵气暖和暖和。
项家阳家住潍城区望留街道项家村,身子骨很硬朗,现在自己种着三四亩地。“我种了一辈子地,几天不干活就闲得慌。”老人说,他有四个儿子,儿孙们都很孝顺,但是他觉得身体还好,不想拖累他们。
“老伴去世多年了,现在我一个人过,挺好的。”他说,儿孙们生活不易,自己现在卖菜每天能挣七八十元,能干一天就给孩子们减轻一天的负担,这些在他看来是很自然的事。
“地瓜、山药和白菜都是自己地里种的,用的是土肥,吃着放心。”老人掀开被子一角,露出里面的蔬菜,像是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摆弄着它们。记者注意到,与其他的摊位有所区别,老人销售的白菜剥去了几层皮,只留下中间最好的部分,地瓜和山药表面也干干净净。
为了赶上早市,他头一天下午就将菜拾掇干净,装进筐后放到三轮车斗里。“八十多岁了,不服老不行,天黑了看不清路。按说早上四五点钟走正好,但我走不了夜路,只好吃完早饭后再走,到城里就快八点钟了。”老人告诉记者,他家到城里有二十多里路,以往都是蹬人力三轮车来回,三个月前才用卖菜挣的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个东西真方便,手一扭就跑,刮风下雪也不用受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