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热点:皮革废料变胶囊 西安墓园 西安城墙假货之争 中华儒商诈捐 《泰坦尼克》热映 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柏树林古建筑失火 渣土车撞出租车
首 页 陕 西 原 创 国 内 社 会 国 际 网 事 视 界 专 题 回 顾 视 线 时 评 政企快线 人事任免
华商网 > 新闻 > 华商视线
统计称超6成家庭存啃老现象 从城市向农村蔓延
http://news.hsw.cn    来源: 北京日报  2011-01-28 10:20
华商彩信手机报,精彩资讯早知道!移动用户发‘HSB’到 10658000定制,3元/月!
 
推 荐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男子高院门前扬言自爆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政府办公楼白宫故宫皆有
·山西孕妇一家遭放射事故致其女儿成年后智商仅46
·特等功臣守清贫未留1分钱遗产 曾生擒豫西匪首
·咸阳一女生被警车撞骨折 警方:因砍人警情急出警
·男子收上百求爱电话 因手机号在交友节目被误公布
·市民畅谈与西安名片的故事:爱上兵马俑爱上这座城
·潍坊现城管秒杀式罚款 从拍照到贴罚单不超五秒
 

 

  重申老人财产权益无须大惊小怪

  江苏近日通过的条例是指老年人有财产权和财产行使自主权,也就是可以拒绝子女“啃老”,而不是禁止子女“啃老”。在民法研究领域,经常会出现大量案例涉及子女侵害老人财产权益,尤其是房产。所以,重申一下老人财产权益就和重申老人婚姻自主权一样,都是对婚姻家庭继承法、婚姻自由财产所有权的重申而已,不用大惊小怪。

  不少网友认为“‘啃老’是家务事,法律不该介入”,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无论婚姻法、继承法等民法或者刑法、行政法,或是未成年人、妇女、老人保护法,古今中外,莫不以法律来调整亲属关系,法律介入亲情、介入家务事再正常不过。要按照“亲情不该由法律介入”的观点,先得废除婚姻法、继承法还有物权法,然后还应废除几个特殊人群保护法,法律得全面退出家庭领域。邱鹭风

  现状调查

  六成以上家庭存在老养小

  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统计,在城市里,我国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的现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羞羞答答”变成“理所当然”

  南京某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小李已经30岁了,仍没有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刚毕业那几年,还能到电脑公司干一阵子,但收入低,才1000多元。后来谈了个女友,常常捉襟见肘。和女友分手后又丢了工作。后来我一直没有好好找工作,现在已经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时节了。因为手头紧,只好向父母伸手。”小李说,“啃老”有时的确很无奈,但父母的积蓄是他不得不依靠的最大经济来源。

  像小李这样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不可回避的是,“月光族”、“啃老族”正成为一个逐步庞大的群体。不少年轻人也从起初的“羞羞答答”,渐渐变得“理所当然”,这不免让人对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产生忧虑。

  衍生矛盾成老人“心病”

  根据心理专家咨询案例的不完全统计,由于子女“啃老”衍生的家庭矛盾导致老人心病的至少占到全部心理问题的三成。

  “一般来说,给予子女物质和家务方面的帮助,很多老人是接受甚至心甘情愿的,但是出于就业、婚姻、经济利益等方面的消极、恶意的‘啃老’容易引发家庭纠纷和矛盾,长此以往就埋下了心病的隐患。”社会生活心理卫生咨询服务中心的职业心理咨询师刘士华分析。

  开始向农村蔓延

  “啃老族”不仅只在城市存在,农村也有类似现象。在闽西南地区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年过六旬的老两口在地里顶日锄禾种菜,儿子、女婿却在家中悠哉游哉。

  造成农村“啃老族”的原因首先是就业渠道太窄。当今社会岗少人多,造成许多农村青年就业率低,他们只能“躲”在父母身后,出现“农门养贵子”怪象。其次是技能培训待提高。企业用工和居家务农对技能等要求越来越高,强技能重培训对失业农村青年来说是当务之急。再次是综合素质较低,存在就业瓶颈,又不愿改善,结果只好整日游手好闲。(本报综合报道)

编辑:陈晨
分享到微博:
 
 
  相关新闻
 
版权申明
一、原创内容页
① 华商报、华商晨报、新文化报、重庆时报、大众生活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音视频)独家授权华商网发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例:“华商网-华商报”。
② 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备注:华商网独家原创,转载请联系029-86519800 (详见华商网申明
二、华商网提供上传空间、链接及论坛/博客/评论等服务页面的免责申明
① 所有图片、音视频标明来源,有作者姓名要详细标注
② 华商网为用户提供上传空间服务,对用户传输内容不做修改或编辑。当著作权人和/或依法可以行使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权利人发现上传内容侵犯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时,应向华商网发出权利通知,华商网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采取措施删除相关内容。(详见华商网申明
 
  华商新闻-陕西西安权威原创新闻门户_华商网

本地 新闻 娱乐 财经 数码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