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主持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方明建议,央视一套和各地方电视台首套节目全部禁播广告,以公平的姿态投入到新闻报道工作中。(3月8日人民网)
若说禁播广告,普通观众恐怕比方明的建议更直率,那就是恨不得所有的电视台都禁播所有广告。绝大多数观众当然希望看到顺畅完整的节
目,而所谓的广告,相当大部分都充当着破坏观众心情、甚至夭折节目完整性的负面作用。
但是,这种纯粹的观众需求显然是乌托邦式的美梦。毕竟,电视台身份特殊,不仅有着引领舆论的作用,还是文化产品的制造者。作为前者,必须发出政府的或公益的声音;作为后者,它又必须在市场中求得生存。
在我看来,这种电视台的“丛林原则”,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兼顾了电视节目社会性和商业性的平衡。就此而言,无论是重庆卫视停播商业广告,还是方明代表建议央视一套和地方卫视禁播商业广告,都有一定的现实理性。因为此类电视台,在全球范围内并不乏见,如很多媒体举证的英国BBC、日本NHK等。
但必须指出,BBC也好,NHK也罢,政府补贴聊胜于无。尤其BBC国际台,英国政府为了减少公共开支,去年年底已经完全取消对其每年4亿美元的预算。其生存一是靠观众收看节目收费,一是靠向国外售卖节目赚取利润。因此,外国电视台禁播商业广告的生存模式,总是离不开政府的财政补贴和观众的有价收看。基于对受众负责,禁播商业广告不仅契合市场之道,也是其职业伦理的必然要求。
而我国的电视台,一方面从央视、省级卫视再到县市级电视台,大多享受财政差额拨款等方面的待遇;另一方面,又扮演着很强的市场化角色。以央视为例,每年都会举行广告招标,尤其央视一套晚间黄金剧场冠名权,今年为蒙牛和纳爱斯以2.3亿元和1.5亿元分别拿到半年冠名权。湖南、江苏、安徽等地方卫视的广告招标总额也超过21亿元。
因此,越是央视一套和地方卫视,越是受商业广告的青睐。反而有些电视台的其他套节目,在商业广告上吸引力不够,于是成了各类低价低俗低质广告的渊薮。观众深恶痛绝的,就是这些商业广告。
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如果说将央视一套、各级卫视都做成拒绝商业广告的公益频道,各级电视台的生存就成了问题。若大都由财政支持,也会有相当大压力。
所以,理性的做法是,电视台禁绝商业广告不妨采取多元化的模式,既允许重庆模式的试验,也宽容央视一套和其他省市卫视的现有操作模式。只是商业广告必须严格控制,强化监管,不能无节制地投放,让电视台异化为纯粹的经济人。对于央视而言,不妨将新闻频道或者国际频道作为公益频道的试点,凭借央视每年超过百亿的广告收入,养活一个没有广告的频道应该不算很难吧。 张敬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