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透露
“没病小修、小病大修”过了保修期尤其要注意
“赵先生可能遇到了维修潜规则。”针对赵先生遇到的维修情况,在家电维修行业工作了八年的王先生说,“没病小修、小病大修”是家电维修行业普遍存在的潜规则,很多家电维修陷阱都与此有关。而这些“规则”主要是针对过了保修期的产品,消费者不留意或不细心,就会掉入“维修陷阱”中。
更换零部件一些维修工最喜欢
王先生透露,维修工主要是利用消费者不懂技术,往往把没问题说成有问题,把小毛病说成大故障,牟取不正当利益。“他们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更换零部件。”他说,本来是开关坏了或线路接触不好,几元钱或几十元就能解决的问题,一些维修工却要求更换与消费者反映的问题相关的主要零部件。“如此一来,消费者就会多掏上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材料费。”
他说,更换部件对售后服务来说,不但操作简单,还可以实现更大的利润,且更换下来的零件不一定是坏的。有的维修工还将更换下来的零件带走,进行再次翻新后销售。“消费者很难发现,利润也翻了几倍甚至十多倍”,这还不算维修人员收取“上门费”、“检测费”、“开机费”等必收的各种服务费用。据悉,一些小型家电,上门服务费在10元至30元之间;热水器、洗衣机等大家电,上门费在40元到60元。
同时,让消费者很难发现的还有:维修时把进口的或原装的或新的零件,偷换成国产的或陈旧的;还有一些维修单位更换零部件时没有明码标价,完全靠维修人员的一口价。
在省消协发布的2010年度消费投诉分析中,家电维修进入了去年十大消费热点。该协会相关数据显示,家用电子电器修理维护服务申诉量是2009年的1.3倍,其中移动电话、固定电话、空调、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的修理维护服务申诉量,同比分别上升87.8%、71.4%、3.5倍、50%。主要的原因集中于维修人员不能准确判断故障,导致反复维修,不按照“三包”规定处理问题、维修费用过高等方面。
社会维修网点一半多维修人员无资质
“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维修外包。”陕西省家电维修协会副会长肖友明说,家电维修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形态,一种是生产企业直接在当地设立售后服务中心,一种是外包给当地维修企业的售后维修中心,还有一种就是规模较小的签约特约维修点以及普通家电维修部。
据介绍,目前在西安乃至陕西全省,在挂有合资品牌家电维修的网点中,经过厂家授权的仅占20%左右;而挂有国产品牌家电维修的网点,仅有40%经过厂家授权。“社会上维修网点的维修人员中,约有一半以上的维修人员没有维修资质。”
肖友明认为,维修网点人员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也表明家电维修等并没有受到重视,仅仅停留在维修上,而没有做到“服务”,这些也是造成家电维修行业较为混乱的原因。
他说,要改变这种现状,除了要求相关品牌厂家等对维修的重视外,家电维修行业要严格遵守各类家电产品售后服务的相关规定,对超过保修期的产品维修,还要加强行业自律。同时,有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监管,杜绝坑骗消费者的行为。“也呼吁各品牌应及时将维修网点进行备案。下一步,我们将可能在媒体公布各个品牌维修网点名称、电话等。”肖友明说。
特别提醒
换下来的旧部件至少要保留3个月
肖友明提醒消费者,对不属“三包”范围内的,消费者不应以价钱低廉为维修的标准,更应该注意找厂家指定或者授权的维修点。“一般情况下,100平方米以上的大都属于品牌授权的维修点,而低于30平方米的都属于非授权网点。”肖友明说,消费者还应弄清楚家电的故障、维修零部件的名称、维修价格等,并要查看上门服务的维修人员带有品牌标识的胸卡等,一定要认真填写并保留保修单,辨别维修人员的服务态度等细节,像进门是否主动套鞋套、维修完后是否打扫卫生等。
同时,对需更换零部件的,消费者最好将更换下来的旧部件至少保留三个月,以便在产生质量疑问时,送到有关部门检测。而对消费者遇到家电维修消费问题的,可及时向省家电维修行业协会反映、投诉:029-87885500(上班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