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话题二:是文物资源破坏还是文化产业开发?
网友“handleft”在自己的帖子中引述部分网友观点认为“大明宫的改造在很多人看来是错的、是破坏性的”。3月29日,华商网友“鹰嘴子山”发帖《再评曲江模式》,认为曲江、大明宫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名,是因为历史赋予其的故事性,曲江之故事在于其水,是一种自然美,然而如今的曲江在钢筋水泥之下找不到一丝历史的感觉,“如果说曲江、大明宫开发是毁誉参半,那么对法门寺的开发简直是对佛祖的‘亵渎’,把一个清净的佛门圣地变成了市侩大卖场”。
对此,刘磊在自己的博客中回应称,保护历史不是要停留在原生态,保护与发展一定要齐头并进、相得益彰。刘磊认为,过往的西安“曾为千年古都,世界名城,却无对外待客之骄傲,无市民休闲养憩之场所,更无文化敬仰膜拜之载体,空守文化资源,独以文物衰败为悲伤”,正是因为有了“曲江众人舍身忘我”,古城西安才有了今天“北广场之休闲,芙蓉园之美艳,不夜城之璀璨,法门寺之宏大,大明宫之雄魄……”的胜景。
PK话题三:是否以“文化市场化”旗号寻求暴利?
网友“handleft”引述艺术评论家岳路平的话,认为“曲江打着文化市场化旗号,利用国家对文化产业的特殊政策,对公共资源进行无偿或抵偿使用,带来超额暴利,甚至出现大量巧立文化名目、大项目的特权寻租的现象”。
对此,刘磊回应:国家目前并没有给文化产业出什么特别的优惠政策(财政部曾联合多部委出文,但很难做到比较有力的支持”,文化部授予曲江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更多是品牌意义,并且为了吸引人才来曲江搞文化产业,曲江自己想着法儿给政策和补贴。
同时刘磊例举曲江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种种举措,认为“曲江之成,实则在文化”。如改制易俗社秦腔剧院以继承文化,整修出版《四部文明》、设立财税政策以补贴文化、建设遗址公园以保存文化,建美术馆等文艺场馆以展示文化……乃至开发韩城,等等此类足以证明曲江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一番良苦用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