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西安经开区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传来喜讯,作为加快西安工业化进程的重要承载区,经开区在十一五收官之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了35%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逼近千亿,达920亿元,占到全市的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5亿元,增长5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50亿元,增长25%,总量全市第一;新材料、风电装备和太阳能光伏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83%,全区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总量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协调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高点定位
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1月19日,经开区举行2010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共拿出近八百万元对在全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108家企业和176名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西安市副市长黄省身,西安市政协副主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郭学民出席大会并颁奖。
经开区负责人在会上通报了2010年发展情况,全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558亿元,工业总产值920亿元,分别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55亿元,增长56%;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增长38.2%。“十一五”期间,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了35%以上的高速增长,比“十五”末翻了两番以上,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0年,经开区秉持“产业强市”历史使命,以打造“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产业区为首要目标,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作为千亿元基地承载区的泾渭新城,累计入区企业124家,总投资超过443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10亿元,占全市13%,成为西安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聚集区。
区内重点企业陕汽集团总产值突破360亿元,贡献税收3.4亿元,继续保持我省装备制造领域“第一”的领先优势。这是陕汽连续第三年实现每年增长50亿元的发展目标。在表彰会上,陕汽集团董事长方宏卫从西安市副市长黄省身手里接过了“特别突出贡献企业”这一块沉甸甸的奖牌。
在陕重汽、省天然气、康师傅饮品、顶益食品、西门子信号、西开公司、日立永济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的推动下,2010年经开区对全市的贡献进一步增大,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分别提升到1/3、1/5和1/6,全口径财政收入达56.7亿元。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这两个最能反映区域工业水平的指标上,经开区总量已位居全市第一。
全面提升
转型升级强化区域竞争力
在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同时,经开区把目光聚焦在提升发展质量上,按照“调高、调优、调强”的总体要求,把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转型升级,作为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以布局优化提升为主线,加快产业集聚。经开区进一步明晰各功能园区的产业定位,积极推动中心区加快发展、草滩园区突破发展、泾渭新城提升发展,形成了中心区以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为主导、加工区以加工贸易和保税物流为主导、草滩园区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泾渭新城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
以结构调整为核心,提升产业水平。强化产业规划的引领作用,制定出台服务外包、印刷包装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国家新型工业化汽车产业示范基地实施方案,设立5000万元专项资金,共支持产业项目138项,帮助企业争取国家和省、市扶持资金1.3亿元。通过产业规划、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大力提升商用汽车、食品饮料和电力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新材料、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全年,六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587.4亿元,增长59%。
以土地集约利用为重点,提升开发效率。针对个别占用土地面积大、投入产出度不高、履约能力不强和涉及省、市重大项目用地拆迁的中、小企业,积极实施项目清理清退,完成了草滩园区3430亩土地拆迁评估,收回土地2400余亩。加快推进城中村和朱宏路区域综合改造,储备土地702亩,淘汰低层次中小企业50余户,推动10户企业向相关园区搬迁转移,促进了项目集中、产业集聚和土地集约利用。
以节能减排为抓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加快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建设,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帮助4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体系认证,完成了明光路及行政中心周边道路太阳能及LED节能路灯改造,实现污染物减排2966万吨,节水242.5万吨,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0.176吨标准煤,万元增加值水、电、物消耗分别同比下降5.7%、5.6%和6.1%,在工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全面完成了“十一五”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创新模式
战略性项目组团入驻
2010年,经开区坚持内外资并重的思路,创新招商理念,积极实施招名引优战略,全面推行招商选资,推动政策招商向服务招商转变,专业园区招商向复合平台招商转变,单个项目招商向组团式招商转变,招商的规模、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全年,引进各类项目146项,总投资389亿元,其中,超50亿元项目3项,超10亿元项目9项,超亿元项目47项;实际引进外资4.3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59亿元,分别占全市1/4、1/5。
在招商工作中,利用各园区功能互补的综合优势,深入挖掘国家产业战略中大企业集团的产业聚集能力,紧扣新形势下大企业集团转型升级中项目投资额大、内在关联度强、战略布局明显的特性,创新招商模式,实施“管理+制造+研发+配套”四位一体的复合平台招商,先后引进了总投资65亿元的中航工业西安基础产业园、总投资57亿元的国电泾渭新城热电冷联产、总投资4.4亿美元的康师傅综合工业园等一批战略型、龙头型项目和德国蒂森克虏伯、法国赛峰、美国TRW、香港康龙等国际知名企业。积极推动中国电子与市政府签订总投资8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经开区为重点,建设国内一流的高科技电子产业园区,经开区作为央企西进战略目标地的效应进一步显现。
与此同时,推进总部经济招商,打造企业总部基地。充分发挥作为西安城市中枢的平台聚合效应,先后引进中国新时代、清华紫光、中航重机、昆仑银行西安分行等国内知名企业总部或研发中心,推动了招商多元化发展。特别是,引进了注册资金36.1亿元的陕钢集团,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00-500亿元。
抢占先机
战略新兴产业突破百亿
国家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针,为开发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经开区2010年度表彰会上,“战略性新兴产业明星企业”奖项的设立引人关注,碧辟普瑞、西部超导、捷力电子、天力金属、金风科技等5家技术强、成长快、贡献大的企业获此殊荣。
西部超导公司成为本地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去年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了该企业。同时,他们还成功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计划”,并为国家新一代战机提供了关键材料,成为国际超导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在新材料领域,以西部超导为龙头,经开区重点发展稀有金属材料、光电子材料和非金属复合材料三大方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在风电设备领域,以金风科技为龙头,建设西部最大的风电装备研发产业基地;太阳能光伏领域,围绕碧辟普瑞形成外向型太阳能光伏产业聚集区。三大新兴产业在经开区均形成了由技术水平国际领先的龙头型企业强力引领的发展态势,2010年,三大产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大关,达到104亿元,同比增长8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5.9%,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凸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