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只要你敢想,我就敢做”。还有句话叫“只要想得出点子,就有潜在的商业价值。”回头看看,果然很有道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点子都是好点子,请别把一些严肃的节日当成商业工具。
清明时节,有人代你祭奠亲友,你能接受吗?郑州就出现了这样的新鲜事,代扫墓的价格从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对于这种方式,目前社会褒贬不一。(3月30日《大河报》)
看罢,心里很别扭,怎么连清明节都成商业契机了。本来,扫墓扫的都是自家的墓地,这“代扫墓”是哪一出,弄得“里外不认识”啊,未免有些不够严肃。但是,还有一批积极响应者,他们觉得这样的代劳,不仅省去了他们回家的奔波和精力,同时也让一些人实现了劳动价值。对此,我就有话想说了。
清明节,本就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往往到了清明节的时候,很多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在我看来它就是个黑色的日子。最主要的是,清明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怀念故人,祭奠祖先的重要日子。如果自己都不亲自去扫墓,而是找人“代扫墓”,那么,清明节扫墓祭祖的意识也就越来越淡薄。连传统都不要了,还何谈传承与弘扬呢?
在2008年之前,中国是没有清明节“法定假日”这个概念的,正是国家的关注以及一些人大代表提案的逐步推进,终于,清明节在2008年第一次成了“法定假日”,也实现了让一些人回家扫墓的愿望。
在成为法定假日之后,清明节变成了有三天假期的小长假。我觉得,这个时间就是给大家回家扫墓用的,其中也考虑了长短途的问题,远途的或许照顾不到,但是短途的基本都会实现。如果说,真就忙,路途远,那“代扫墓”也是情有可原的。但要是为了尽享小长假的快乐,那“代扫墓”就很说不过去了。自己家的事儿还让他人代劳,再愉快的小长假不觉得有些良心过意不去吗?
清明节回家扫墓祭祖是理所应当的,不是说有了代劳者就可以抛弃掉这个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扫墓本身心情就差,又被一些人与商业联系起来了,更增加了伤感的成分。“代扫墓”服务,你让活人如何面对祖先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