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曲名为《县委书记》的MV,让河北省张北县县委书记“荣叔”李雪荣爆红网络(昨日《华商报》)。近似肉麻的颂歌,也仿佛让人回到那个火红热烈的年代。
精致的镜头剪接,对于中国拍客文化而言,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而专业的唱腔和伴奏,则同样佐证了民间文化的繁荣昌盛,这还得归功于“荣叔”:作为一个贫困县,斥巨资多次举办张北摇滚音乐节和选美大赛,把艺术的种子留在了张北,可谓功德无量。而这个MV视频,就像是其政绩成果的民间汇报作品。
以上推断,证实了当地官员的解释:这只是“人们自发的表达情感的行为”,并不是说政府为“荣叔”打造的个人形象宣传片。并且还强调,“荣叔”在当地口碑很好,深受群众爱戴,唱歌制作MV只是一个小方面,此外“还有人专门写诗歌作品歌颂他的。”
由此看来,倒是公众因为“不明真相”误会了“荣叔”,才会不解风情地揶揄《县委书记》是“伟大的马屁”。对于“脸似晴雨表,眉如温度计”、“胶鞋布衣走地头、农民的亲兄弟”的县委书记“荣叔”而言,或许只能对天悲叹:知音难觅。
歌功颂德,似乎是某种传统。万民伞、功德碑与拍MV,虽然形式不同,却是异曲同工、一脉相传。但在政风文明开化的今天,这样的传统并非善举而是恶习,官员恪尽职守是本分,只有做得不足要问责。《县委书记》的MV为何难觅知音?显然是民众的公共意识正在崛起,对于权力的认识也日渐清晰。但是,在公民尚未有条件充分监督权力、敦促官员履行职能的环境下,除了颂歌的激励,我们还有什么别的途径呢?
若批评不自由,赞美也未必没有意义,这种意义体现在曲线式的监督和鞭策上——— 但愿,听了《县委书记》的“荣叔”,能够以此勉励自己,让张北人民的赞歌一直唱下去。 时言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