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审时翻供“遇火逃命”
在常林锋的陈述中,火灾变成另一“版本”。
当晚回到家中,夫妻简单交流了朋友来借宿和孩子在青岛情况,随后便分头在南、北屋里睡觉。熟睡中,常林锋被楼下的嘈杂声吵醒,到阳台拉起竹帘一看发现已经浓烟滚滚,于是慌忙跑到妻子所在的北屋。当时妻子正在慌乱中起身并询问外面出了什么事,得知着火后便跟着常林锋往外跑。
“我奔出房门后拼命往楼下冲,但刚冲到二层附近就感觉冲不下去了,一股浓烈的高温烟团把我顶了回来。”常林锋描述,他转身往楼上跑,跑到五楼一户邻居家,等来了救援人员。
但据当时经历了大火的一楼、三楼多位住户回忆,由于火势巨大,防盗门都烧得烫手,他们打完119后只能扒着窗户等待救援。
最终,妻子李燕烧焦的尸体在一楼楼道内被发现。经鉴定,“不排除是被扼压或掐勒颈部致机械性窒息死亡;死后焚尸”。
对此,辩护人赵运恒称,这一鉴定无法排他性地证明李燕系被掐死。他认为,目前无法排除李燕逃生过程中因碰撞、惊恐等原因导致昏倒,顺楼梯翻落至一层平地等可能性,这与常林锋前后不一的供述之间,无法形成闭合证据链。
但二审时公诉人对此提出反驳,称李燕气管内没有炭尘,如果她昏倒在火场,不可能没有吸入炭尘。
能力强受重视的副总编
32页钢笔书写,字迹还算工整的信件,辩护人赵运恒说,这是常林锋在看守所用烧伤的手写的“万言书”。
“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自己的家庭,我们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常林锋在信中表示,作为一对患难夫妻,他根本没有理由加害对方。
1963年出生在河南郑州的常林锋,案发前担任《中国电子报》副总编辑,负责家电新闻的采编与经营。作为报社创收的重要部门,常林锋在单位的地位举足轻重。
常家姐弟三人,都受过良好教育,排行老二的常林锋本人1985年从武汉大学经济专业毕业,随后顺利分配到北京工作。
弟弟常林朝回忆,哥哥从小喜欢画画、性格温和。兄弟俩相差两岁,当初在一所学校念书,哥哥挨打却不敢还手,总是弟弟帮忙“出头”。
工作能力强,是同事们公认的评价。在常林锋主持下,曾在一年内办六七场行业论坛,平均一场论坛净赚50万左右。左延鹊刚入行时,是常林锋带他跑业务。他回忆,常林锋不吸烟、不喝酒、不唱歌,但在饭桌上也能谈笑风生。
按照常林锋自己的说法,“有着令人羡慕的事业与美好的发展前程”。
要强的妻子爱跳舞
舞场上,一黑一红舞动的身影,曾是外人对常林锋夫妇的印象。
妻子李燕是中央财经大学的一名教师。该校学生处邓晓群是李燕的好友,她们曾在一间办公室共事多年。
邓晓群称,李燕最初也是做行政,但她要强、好学,因此争取到去文化与传媒学院任教。
在邓晓群印象中,常林锋话不多、舞跳得好。
没孩子之前,常林锋夫妇经常四处参加跳舞比赛,闲时在京就和邓晓群等朋友一同跳舞,甚至在全国国标舞锦标赛业余组挺进三强。
那时小两口也偶有拌嘴,常林锋还会开玩笑说,“我可不能跟她离婚,她这种祸害放在社会上怎么办?”
弟弟常林朝眼中,成年后的哥哥很小资,喜欢喝咖啡、家里也布置得典雅。
同事们描述,常林锋买数千元的皮鞋,穿挺括的衬衣,看《时尚男士》、《座驾》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