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天鹅被暴尸墓旁有只死狗
掩埋天鹅尸体的老农告诉记者,天鹅的墓地就在路边不远处的沙地里。
记者根据老农的口述,很容易地找到天鹅尸体掩埋地点。
路边十米处一堆沙丘下,一片手心大带着凝固血肉的土灰色的羽毛,静静地粘附在沙地上。半步之外,一处留有兽类足迹、明显被刨挖过的沙地上,两只绿头鸭下半身被沙土掩埋,歪斜着的脑袋紧贴地面,双眼微闭,向外探着。
此处就是在本次事件中不幸殒命的那群鸟的集体公墓。墓地朝向路边五六米处,一只家犬鼓胀着肚子身躯僵硬地倒在地上,早已没了生命。途经此地的当地农民看过现场后分析:狗是旁边村里的吧,应该是闻到鸟的肉味,刨挖了鸟的尸体,食用后死亡的吧!
传闻天鹅死亡前遭人为收购
榆林市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病监测站站长王中强向记者推测了天鹅集体死亡可能存在的原因:首先是发生了疫病,但经过检疫后此种情况已经被排除;二是水质污染。但据当地村民反映,今年虽然在此迁徙的天鹅数量有所减小,但并未发现其它天鹅死亡的情况存在;当地村民还有一种说法,因为今年春季气候是近些年来最冷的一个春天,气温波动在一二十摄氏度之间,忽冷忽热,温差太大,一些老弱病残的迁徙鸟,因无法承受气温的巨变,便死了。王中强却将天鹅死因集中在有人蓄意投毒的人为猎杀上,因为现场散落的玉米粒,至今让他无法释怀。
还有一个说法让天鹅之死更显扑朔迷离。在天鹅集体死亡消息外传之前,当地传说有一位银川或内蒙古,上身穿黄色或红色衣服,脚穿雨靴的中年女士,在当地收购过天鹅等鸟类。
时隔一周后,记者走访河口水库周边的白河庙村、杨家村、河口村,想从中了解到天鹅之死的原因时,问及此事,村民们均一口咬定“不知道,都是通过上网才得知的”。问及以前有没有捕杀水鸟的事情和有无外地人来此收购天鹅,村民一脸茫然地说:“没听说过”。
村民向记者透露,“公安机关已经来调查了好几次了,没听说找出啥线索”;“记者也来了好几拨,报纸上都报道了,没见啥进展”;“这里的人都知道捕杀‘白鹅’可是要坐大牢的,所以没人敢招惹它们”。
杨家村一位村民在记者走出村子后尾随跟来,提醒记者,在当地询问白天鹅的事情,一定要用当地百姓通用说法——“白鹅”,否则会被认定是“外地陌生人”,是不会有人敢给透露相关消息的。白河庙村村书记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不会食用水生鸟类,“因为听说有一股土腥味,不好吃的”。
一位老农向记者分析道:“天鹅敏感机警又灵性且很怕人,与人相隔百米就离开,采取网捕难度很大,所以盗猎者选择投毒才是捕获天鹅的最好手段。被硼砂毒死的鸟类在当地被传说为只要丢掉内脏,就近乎无毒,人们可以放心食用。”
榆林一位厨师对记者说,市内各大餐馆未听说有天鹅等野味上餐桌,但在一些偏僻农家乐里,就不好说了。
伸向鸟类天堂的黑手
近年来国家累计投资40亿元用于改善榆林自然环境,开展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工程,榆林全市植被覆盖率达到30%以上。由于自然景观长期得到有效恢复,生态环境改善明显,当地已经发现哺乳兽类33种、各种鸟类153种。其中属于国家级保护动物有5种,遗鸥、白天鹅在红碱淖、无定河、榆溪河等水域大量栖息繁衍。
然而,榆林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加之当地一些人保护鸟类意识淡薄,乱捕滥猎,非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和人为地破坏鸟类栖息地等问题,一直没有在当地彻底杜绝。
天鹅之死,隐藏的是人类的欲望与动物生命之间的矛盾。
榆林市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张智来告诉记者,为了禁止榆林地区鸟类被猎杀,除了在鸟类栖息地树立标志牌通过媒体宣传之外,还在省际出境口设立检查站,严防野生动物被贩运。张智来指着地图告诉记者,定边县设卡防止出境到银川;佳县吴堡两个县是堵住山西的出口;神木县的检查点为了卡主保护内蒙古的走私地下通道。然而贩运动物的事件在当地仍未绝迹。2008年5月,神木县治安大队在神木客运站扣留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猫头鹰42只,其中成鸟27只(两只飞走,一只死亡),雏鸟15只。2006年9月份和11月份,榆林市国家级野生动物保护站巡查人员在红碱淖发现了100多只赤麻鸭和大天鹅死亡。
榆林市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病监测站站长王中强近年行程15万公里,在候鸟重要栖息地定线路、定时、定点监测鸟类的活动时,就制止了几十起人为破坏鸟类资源的行为,协助公安部门侦破了十几起非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案件。
榆阳区河口水库管理人员表示,库区鸟类属于哪个部门管理,他们也不清楚。特别是冬季水面结冰后,库区管理人员只留值班人员,这么长的距离、这么大的面积,不可能时刻都有人察看。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己听闻有人放夹子,下药饵猎杀野兔和野鸽子、野鸡,谁能保证不会伤及被保护的鸟类不受伤害。毕竟百密一疏,防不胜防。
今年3月24日发现37只包括白天鹅在内的珍稀鸟类死亡的情况时,王中强正在等待自己退居二线的通知。和他搭档三十年的张智来也将在明年卸任站长一职,面临相同归宿。两位榆林市野生动物保护方面仅有的副高职称的专家,都在为榆林的鸟类命运走向揪心。两人桌面上都放着一本《榆林鸟类》的学术专著,这是两人在本职岗位干了一辈子的全部心血结晶。对全市鸟类的种类、分布及栖息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专业书,也是榆林50年以来开展鸟类调查和研究工作的总结,是目前榆林市记载鸟类资源及分布最完整的资料,是全市第一部鸟类图志。“共印刷了1400本,全部送给相关部门,希望大家都来支持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得知河口水库死亡的37只鸟体内没有发现毒物,警方不予立案的消息后,张智来和王中强低着头一口接一口地抽着烟,两人相对无言,目光最后都集中在桌面那本《榆林鸟类》的扉页上。文/图 本报记者 孙涛
|